儿童是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为深入推进孤困儿童福利保障工作,临沭县民政局坚决贯彻省民政厅“1261”整体思路,多措并举、主动帮扶、精准发力,在履职尽责中不断提升孤困儿童获得感,实现孤困儿童生活有保障、困难有帮扶、心灵有关爱,以“民政温度”标注孤困儿童家庭“幸福刻度”。
一、打好两大“主动仗”,把好孤困儿童救助帮扶“引擎”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用好“指挥棒”。成立由民政、教育、卫健等14个部门单位组成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各责任部门分管领导任成员,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督促和指导,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二是健全规章制度,管好“责任田”。制定临沭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工作规则及其办公室工作细则》等文件,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和基层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县、镇两级未成年人保护机制作用,提升儿童福利服务水平,使孤困、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未成年人群体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护,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
二、用好三个“连环招”,摸准孤困儿童精准关爱“脉搏”
一是在高位推动上出“实招”,组织部署到位。设置儿童福利科和未保机构,将我县未保护机构“五有”(即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活动、有效果)落到实处。织密筑牢工作网络,9个镇街均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强化夯实未成年人保护基层基础。
二是在构建网络上出“新招”,关爱保障到位。健全孤困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完善县镇村三级工作网络,配齐全县儿童督导员9名、儿童主任334名,签订孤困儿童委托照护协议,实现儿童关爱服务队伍全覆盖,确保孤困儿童监护“人人有着落”。强化发现报告制度,如发现因特殊情况导致无人监护的儿童,儿童主任第一时间向所在村(居)、镇(街)报告相关信息,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建立台账,做到情况明、底数清,保障不停。
三是在摸底排查上出“硬招”,精准认定到位。按照“全覆盖、不留死角、不留一户”的要求,充分发挥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职责,针对孤困及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展县、镇、村三级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遍访活动,建立各类儿童台账,全县65名社会散居孤儿、313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77名重点困境儿童(困境儿童61人,受艾滋影响儿童16人)、95名农村留守儿童、747名残疾儿童、918名低保家庭儿童全部纳入监护范围。
三、出好四个“组合拳”,搭建孤困儿童兜底保障“桥梁”
一是生活救助发力,织密“保障网”。不断提高救助标准,建立了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742元,困境儿童生活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234元。今年以来新增纳入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生活保障儿童共计49名,共为455名孤困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补贴894.92万元。
二是教育助学有力,布局“谋长远”。持续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年满18周岁后仍在校就读的孤儿,除继续享受每月发放基本生活费等福利保障待遇外,可同时享受每人每学年1万元的助学金,保障直至硕士研究生毕业。今年以来为13名在校社会散居孤儿发放“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助学金共计12.5万元;将24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助学工程。
三是医疗保障给力,兜牢“民生线”。认真落实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项目实施办法》(民办发〔2018〕30号),持续扎实开展孤儿助医、“明天计划·孤儿健康查体”等项目,常态化开展每两年一次的为孤儿免费体检工作,为15名孤儿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精准掌握孤儿健康状况。
四是关心关爱助力,夯实“软服务”。充分发挥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职责,常态化开展儿童主任“赋能行动”、夏季防溺水、暑期孤困及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儿童福利服务对象精准保障摸底排查等活动,满足困境儿童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为孤困儿童关爱服务注入更多温情温度。引导社会组织发挥作用,通过政府购买儿童关爱服务,组织开展“童心相伴365”项目,为儿童提供情感陪护、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物质帮助,助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