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解读】访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清海解读农业发展政策

如何用好改革这个“快变量”,加快建设农业强县。近年来,县农业农村局靶准“实改”方向,凝聚“深改”力量,开创“优改”机制,以改革赋能农业发展活力,优化产业结构,服务全县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县农业农村局紧盯县委县政府“创新实干、事争一流”的目标要求,奋勇争先、积极作为,全县“三农”领域各项改革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强政策、提动力,构起农业改革“助推器”。调整优化政策,为农业改革发展增砖添瓦。牵头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县的若干政策措施》(广办发〔2023〕11号),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助力农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助力农业改革发展。今年以来,争取市级及市级以上资金22782万元,其中国家级19939万元、省级2318万元,有效地激发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业改革发展活力。

强队伍、激活力,筑起农业改革“快车道”。依托东营科技职业学院,成立全省首家农民合作社学院,着力打造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学研”主阵地,已开展培训5期,培训合作社负责人350余人次。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着力选拔推荐乡土人才,今年新评选农民正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5人,进一步夯实农业改革人才基础。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技术优势,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农业绿色发展等,量身打造一批实用技术,解决农民生产中最关心、最迫切的难题,今年已组织开展各类培训30期、培训农民1421人次。

强保障、优服务,搭起农业改革“高架桥”。围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支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加入,形成体型大、链条长、抗风浪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积极与中粮集团对接,促成广饶汇通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中粮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广饶县汇通粮食生产服务中心,参与国家“优质粮食工程”,目前小麦种植年订单达30余万亩,实现产量和质量“双提升”。

主持人:今年以来,全县农业农村领域改革工作有哪些亮点?

刘清海:今年以来,县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改革工作,全局干部职工同心协力、奋勇争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全力争先创优。我县入选2023年全国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被评为山东省2022年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被省政府列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工作中有创新举措、示范区创建成效明显的县督查激励名单。二是加强试点建设。深入推进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全省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整县提升等试点,优化政策扶持、强化指导服务,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45家、家庭农场达到941家。目前,已全部完成相关任务,正积极做好验收准备。三是注重典型培育。“山东省广饶县张守凤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推介第四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李鹊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我县“粮河故道”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被批准创建第三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主持人:当前我们正在全力准备做好迎接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验收工作,请问我县自入选试点以来做了哪些工作?

刘清海:我县自入选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以来,紧紧围绕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单体农民合作社。一是强化规范化建设,引导合作社健康发展。支持合作社参照示范标准,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章程、财务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完善软硬件建设,凝聚合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二是丰富出资方式,带领农户“共同致富”。鼓励引导合作社按照章程规定,按时召开年终盈余现金分红现场会议,依法进行盈余分配;同时,完善合作社与社员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保底分红、订单生产、就业带动等多种形式,让全体社员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三是推广“田管家”服务模式,助力小农户接轨现代农业。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支持合作社通过代购代销、品牌共享等,与小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发展生产、持续增收。目前,全县已有124家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年完成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210余万亩次。

主持人:就全县农业农村改革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呢?

刘清海:下一步,县农业农村局将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路径办法,突破困难瓶颈,全力谱写全县农业农村领域改革工作新篇章。一是宣传为先,强引导。充分利用新闻报刊、宣传手册、明白纸、网络等媒体,对农业农村领域改革工作进行宣传引导,让广大农民群众知政策、知方法,真正激发农民群众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信心。二是服务为本,提质量。结合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验收工作,继续发展壮大辅导员队伍,完善农民合作社服务体系建设,吸纳更多的农技专家、“土专家”“田秀才”到队伍中来,充实农民合作社服务指导力量。三是实干为要,强能力。以入选山东省2022年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为契机,实施农业产业链提升行动,聚焦优质粮食、设施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二三产业,加强储备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建设,努力推进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