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局共收到人大建议19件,其中主办6件,分办1件,协办12件。从承办的提案内容看,主要涉及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等民生领域。截至5月中旬,所有建议均按时办结并反馈。其中,已经解决的A类17件,正在解决的B类1件,因政策受限暂时难以解决的1件。一年来,我们把办理人大建议与人社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办理人大建议,推动人社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主要工作如下。
1.推进人才平台载体建设,提升企业人才素质。李世东代表在《关于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183030号)中提到“进一步打造人才平台载体,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结合,采取定期培训,邀请专家讲课,到院校进修等形式,不断提升企业人才综合素质。”我们积极响应,在工作中充分吸收人大代表的建议,积极创建各类人才平台载体,目前,全市共有1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7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今年新增5家),9家省级专家服务基地,8家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今年新增1家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1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7家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5家山东省技师工作站,9家聊城市技师工作站。及时拨付平台配套建设资金,引导平台载体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创新发展、设备升级改造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完善扶持政策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和转移就业。郭爱利委员在《关于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建议》(183152号)中提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造返乡、留乡的创业、就业条件(比如、来农村就业解决党员,拿政策支持就业主体,好的农业项目方案给予帮助落地),促进农村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我局根据人大代表建议,从产业带动就业、加强区域劳务协作、扩大以工代赈规模、提升农民职业技能等方面强化政策扶持。聚焦农村大龄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大力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今年截止目前创设岗位并组织上岗4.32万人,其中乡村公益性岗位4万余人,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展“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评选活动,推荐3名选手获评全省“十大优秀返乡创业农民工”,相关做法列入人社部“稳就业保就业典型经验”。
3.积极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大力促进劳动者就业。李文娟委员在《关于民营企业发展打造工匠精神破解“用工荒”的建议》(183148号)中提到“适度减少企业的用工成本。政府应当采取有力措施,给予更多政策减轻企业负担;运用税收财政等政策,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从而使企业增强应对“用工荒”承受能力和稳定发展的后劲。”根据李文娟代表的建议,我局聚焦各类市场主体稳岗稳产,大力实施减负、稳岗、促就业“组合拳”,全力做好助企纾困服务工作。截止目前全市共为1.7万家参保企业减免失业保险费超过0.47亿元。开展失业保险普惠性稳岗返还政策落实专项行动,利用大数据手段优化服务,企业无须跑腿申报,让政策资金“免申即享、静默发放”。2023年全市共为300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0.15亿元,惠及4.3万名参保职工。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抓好人大建议的办理工作,将人大建议的办理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办理流程、提升办理效能,将人大建议办理工作与日常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在办理过程中促进经济发展、提升民生服务保障水平。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