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前三季度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突出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扎实推进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明显增强。
统筹推进有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召开了国发〔2022〕18号文件专题研讨会、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暨作风建设动员大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专题辅导报告会等会议,研究有关工作。制定印发《聊城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聊城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为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把舵定向。各县(市、区)和市属开发区配套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和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将省、市文件涉及聊城的年度工作分解为重点工作任务台账,对工作完成情况实行销号管理,常态化调度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市新增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14家。聊城大学作为共建单位的上海“大分子药物与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组建3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5家新型研发机构。冠优农业获批省级国际合作基地,实现我市零的突破。出台16条政策支持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成立全省首家概念验证平台。1085家企业进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库,超过去年全年249家。聘任48名专家到45家企业任“科技副总”,全市“科技副总”达到181人。获批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期满评估优秀等次1人、省海外工程师支持计划6项。引进外国专家35人。认定“人才飞地”13家。成立聊城市技术市场协会,50人获初级技术经纪人从业资格。
新旧动能转换向纵深推进。2个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3家企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领军企业。1个产业集群入选2023年度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省共8个),2个集群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一业一策”制定有色金属、钢管、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支持政策。制定制造业强市建设和产业链链长制2023年工作要点,确定100个制造业强链延链补链项目,截至9月底,100个项目全部开工,完工项目17个,累计完成投资144.7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98.29%。持续推进技改升级,实施工业技改项目712个。制定《聊城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冠县、莘县入选省级DCMM贯标试点县(市、区),43家企业入选DCMM贯标试点企业。2家企业获评2022年度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云轴联”轴承产业数字经济总部入选省首批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入库项目,72家企业入选晨星工厂入库培育项目;6个产品入选“数据赋能”优秀产品入库培育项目;2家园区入选“晨星工厂”试点园区;阳谷入选试点县市区。新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355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9家,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实现历史性突破。新增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区(试点)2个,东阿阿胶城、鲁西数字产城融合发展新区被评为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坚定不移扩大内需。持续激发城乡消费活力,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出台《聊城市支持商贸流通行业促进居民消费的十条措施》《关于推进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十条措施》等政策措施,激发新一轮消费升级潜力。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共发放消费券3040万元,拉动消费5亿元。抓好重点项目推进。济郑高铁(聊城段)目前全线正在进行联调联试,建成通车进入倒计时。中俄东线聊城支线(原西干线)项目、临清—莘县天然气管道项目、鲁西专线管道建设项目、聊城市LNG储配站项目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为413.41万千瓦,占所有装机容量达到25.4%。其中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已并网容量213.3万千瓦。实施徒骇河蓄排引调水能力提升及金堤河水源保障综合提升等骨干河道治理提升工程,多轮次进行全市水库、水闸、堤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完成16座水闸安全鉴定工作任务。完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完成5G基站建设8474个。冠县冠宏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临清兴运标识解析行业型二级节点已上线运营。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印发《关于调整聊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的通告》《关于推进夏季臭氧污染精准防控的指导意见》,组织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夏病冬治”工作,对无组织排放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全市40家企业开展治理设施提标改造,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制定《聊城市“无废细胞”创建实施方案》,开展“无废细胞”创建。建设聊城市双碳智慧服务平台,19家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配额管理的电力行业企业参与平台试运行。175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有序进行。全市17座污水处理厂已完成7座。完成雨污合流管网改造142.57公里。综合管廊建成29.77千米。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生化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深化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势崛起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构建优势互补、区域协调、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县域经济新格局。临清市被评为2022年度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步县”。提升“城市大脑”数字化支撑能力。持续发挥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功能,利用AI视频识别技术,做好城市治理态势场景分析及推送工作。推进“城市大脑·一网统揽”应用场景提升,创新使用“城市大脑”电子签章能力支撑网上房屋信息查询业务。深度融入黄河国家重大战略,制定年度工作要点、省际合作事项清单、重大活动清单、重点项目清单。东阿、茌平纳入济南都市圈建设范围,48个重大事项列入突破菏泽鲁西崛起三年行动计划。黄河生态廊道提升500亩。召开聊城·濮阳鲁豫毗邻地区交流合作座谈会议,为合力争创共建示范区奠定基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以聊城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山东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区域计量测试中心)为主体,联合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共同筹建国家碳计量中心(山东)。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夏粮生产实现“二十一连丰”,瓜菜菌、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生产稳定。印发《聊城市建设农业强市攻坚突破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创建全国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2个、粮食绿色高产高效项目县2个、花生绿色高产高效项目县1个。实施农产品加工业突破行动,制定出台关于支持农产品加工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成功创建全省现代农业强县、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连续两年实现4个强县全覆盖,为全省唯一。坚持品牌强农,新增重点品牌标识108个,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聊城新三宝”等特色农产品走进“好品山东”农产品粤港澳大湾区推介会等大型展销会。加快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6.67万亩,超额完成全年3.7万亩的任务目标。创建全省第二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2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双百工程”,启动建设11个示范片区,38个省级、100个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顺利推进。圆满举办第一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茌平耿店被认定为第一批全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典型案例,争取东昌府区、临清市承担构建农村“信用+”体系统筹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试点。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聊·诚办”政务服务品牌建设,开展“诚·事项”“诚·审批”“诚·交易”等10项专项行动。上线运行政务服务网“双全双百”服务专区,专区“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场景达到96场。今年以来,我市新登记个体工商户22604户,个体户市场信心和预期持续恢复。大力推进“个转企”,今年以来,全市“个转企”1099户,同比增长3230%。实际使用外资增长43.8%,连续3个月居全省第1位。培育省级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4个、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1个,孵化跨境电商企业159家。积极推动鲁西国际陆港综合产业项目建设,1-9月,鲁西国际陆港实现集装箱发送量11.7万标箱,持续位居全省33个陆港第1位。推进开发区调区扩区,东阿经济开发区、阳谷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调整后共增加规划面积2297.12公顷。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明培育,打造中华水上古城美德健康生活展示区、环东昌湖美德健康生活展示带等首批16处独具聊城特色的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展示区(带)。深化道德模范、时代楷模、聊城好人等典型选树宣传,26人入选山东好人。推动市级媒体一体化改革,将原聊城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两家市属媒体进行整合组建市新闻传媒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五有”标准全覆盖。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6124场;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5314场;开展乡村阅读活动13000余场;放映公益电影51367场。成功创建全国甲级旅游民宿1家、A级景区62家(4A级景区6家),打造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3处、红色研学基地8个、中小学生研学基地4个、工业旅游示范基地3个,创建山东省精品旅游名镇1个、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景区化村庄27个,四星级以上民宿9家。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1-9月,全市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307.8亿元,占总支出的比重为74.7%。12所中小学改扩建项目已全部完工,新增学位1.79万个;11所幼儿园建设项目已全部开工,完工8所,新增学位1830个。13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公众开放。医疗救助群体从6类扩大至9类,年度救助限额从1.5万元提高至3万元,实现医疗救助跨省一站式结算。完善基本养老服务,累计建成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57处、农村幸福院301处,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有意愿的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率达100%。新建45处幸福食堂,老年人“一餐热饭”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全市现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9家,全部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基本,建成社区医院24家,实现县域全覆盖。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人口全覆盖,无村级空白点。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成功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东阿被评为全省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县。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全市共有托育服务机构624家,托位3.29万个,千人口托位数5.69个,列全省第一位。
坚决守好安全发展底线。抓好安全生产。深化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共排查重大事故隐患830项,已整改811项,其他未整改隐患均已制定整改措施,确保尽快整改完成。开展强基固本提升本质安全行动,14633家企业参与,培养内训师986人,淘汰、更换设施设备577台。我市被省委、省政府评选为2022年度全省落实安全生产“八抓20条”创新措施督查激励单位,为全省六市之一,获100万奖励资金。稳金融防风险。全市不良贷款余额158.02万元,较年初减少21.04亿元,不良贷款率4.2%,较年初下降0.94个百分点,下降居全省首位。泉林集团180亿不良贷款已全部核销处置、担保圈风险外溢有效防范。加强非法集资案件处置力度,强化非法集资源头管控,新发非法集资刑事立案数、涉案金额和涉案人数实现“三下降”。保障粮食能源安全。对县(市、区)2023年度新入库政策性粮食库存开展检查,对市级储备粮进行三季度检查,确保市级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县级储备轮换规范、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开展“两节一会”期间电力和油气管道领域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检查活动,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采取强有力措施,全面排查、整治各类不安全因素,做到节日期间督导检查不停步。督促各电力和油气管道企业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题培训,不断提高安全风险防控能力。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组织对冠县、临清、高唐开展了省级食品安全县年度检查工作。实施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全覆盖检查工作,组织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检验检测领域专项执法等14项专项执法行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