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标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术语》制定工作组成立(附详细名单)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快速、原位、非破坏性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分析、在线质量检测。同时,近红外分析仪器种类众多,且基于不同分光及检测原理,在多种行业或领域有程度不同的应用,存在着相关技术与仪器及应用名词术语标准欠缺,甚至同一技术与仪器的术语及其定义在不同应用时都不同,造成了仪器参数虚标及与应用效果不符,应用客户在仪器选择时面临标准不统一,验证成本高等诸多问题,极大影响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而制约我国国产近红外仪器产业的发展。

为了规范近红外光谱仪器制造及应用,为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SCIS)经过评审,决定立项制定《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术语》团体标准。

标准名称

起草牵头单位

标准号(暂定)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术语

天津大学

T/CIS 01001-XXXX

11月7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发布通知,成立标准制定起草工作组,工作组名单如下: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术语》标准工作组

序号

姓 名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说明

1

李晨曦

天津大学

副教授/特聘研究员

组长

2

褚小立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教授级高工

 

3

陈孝敬

温州大学

教授

 

4

田燕龙

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产品总监/高级工程师

 

5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总工/研究员

 

6

徐晓轩

南开大学

副教授

 

7

黄越

中国农业大学

副教授

 

8

李连

山东大学

副教授

 

9

熊智新

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副教授

 

10

陈鑫郁

常州工学院

讲师

 

11

王家俊

云南中烟工业公司技术中心

正高级工程师

 

12

北京工商大学

副教授

 

13

蔡贵民

上海棱光

副总经理/工程师

 

14

王钧

江苏国钥云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

 

15

闫晓剑

四川启睿克科技有限公司

高级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

 

16

陈斌

江苏大学

教授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