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记忆:虹字河——一个有趣的名字

我的家乡是青岛市城阳区的仲村。家乡的先辈里不乏文化人,起个地名都很有讲究。你看,白云山充满了诗意,驼船山富含着想象,就连一座低矮的小石桥,也有了一个浪漫的名字——月牙桥,让一帮子诗人的思绪一下子飞到了江南水乡,更有甚者,竟产生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遐想。这都不算什么,你知道村前的那条小河叫什么吗?

虹字河。

对,虹河,可不是虹河,一字之差,那学问可就大了去了。

虹字河这个名字最能彰显家乡人的文化底蕴。“虹字河”,顾名思义,是说这条河的形状像个“虹”字。这“虹”字不就是左边一个“虫”,右边加一个“工”吗,这河怎么会像“虹字”呢?那你就要看看这个字的原始模样。

甲骨文中的虹字

这是甲骨文中的“虹”字,你看它像什么?一条长着两个头,拱着身子,呈弯曲状的虫子。这可不是一般的虫子,传说它是神龙的一种,叫“虹”。

在中国古代,古人认为它是一只饮用雨滴的虫,所以,“虹”字是“虫”字旁。“虹”字的远古形象是一条腰腹呈拱形的龙,分别于两端张开大口,饮啜水汽。《山海经》中就有“虹在其北,各有两首”的句子。

这条双头龙,很爱喝水,有“虹饮于河”的传说。说每到雨天,虹就用两端的大口,吸饮河水,雨后就飞到空中,化作七色彩虹。

家乡的虹字河,发源于崂山西麓四山五岭之间,它的上游先是向南,再向西向北,绕了一个大大的弯子,然后从村前自东向西流去,其形状就像甲骨文中的“虹字”,有学问的先辈就给这条河取名为——虹字河。

“虹”不但能饮水化作彩虹,还能化作美人。宋《江表录》中记载:首阳山有晚虹,下饮溪水,化为女子。更有传说:后魏明帝正光二年,在一个夏天的傍晚,有一个叫阳万的樵夫,从首阳山中,打柴归来。走到山下的溪泉边,发现有虹在饮水喝。阳万站住脚步,呆立在那儿看了好长时间。突然,那虹化做七彩的雾气,雾气散后,只见一女子,年如十六七,美貌如仙,走上岸来。

好了,故事就先讲到这里,剩下的还是由诗人们去想象吧。

这是一则怪异幻化的神仙故事。后因以“虹女”指称美人。元.杨维桢曾作诗赞曰:水天虹女忽当门,午光穿漏海霞裙。

其实,这虹字河也如同虹女般的美丽。河面虽不是很宽,但蜿蜒如同一根闪着亮光的绸带,自村前流过,一路向西,穿过肥腴的城阳小平原,过城子桥,汇入墨水河,流向胶州湾。

前些年,人们只发展经济,而忽视了环境保护,河道污染严重,美丽的虹字河变成了臭水沟。

今天,城阳区实施“五水绕城”工程,虹字河正在变成最美滨水廊道。虹字河全长10.1公里,喷泉、木栈道、健身步行道错落有致,因流经青岛农业大学校区,其景观的主题为“清新启智,学府为家”,将自然与人文生活融为一体,使虹字河成为人文思考空间,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画面呈现在眼前,重新呈现出她虹女的美貌。

虹字河新貌

来源:今日头条·不其文史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