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是指处理数据的能力,从手机、个人电脑到服务器、超级计算机,算力已经成为公共基础资源之一,为各行各业提供即时可用的服务。
我国的算力总规模居全球第二,并且保持着每年约30%的增长率。智能算力在新增的算力设施中占据了半数以上的比例,综合供给水平也在迅速提高。我国在服务器、计算机、智能手机等计算类产品的产量方面居全球第一,前沿技术也取得了多个突破,产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算力的应用也从互联网拓展到制造业、金融业、交通业等行业,为各行业的稳步深化提供了支持。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生产力,算力不仅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支撑,还催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算力的融入使得传统制造业参与到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中,为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持。算力的融入也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应用的壮大,成为新兴产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算力之所以具有魅力,是因为它释放了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的创新活力。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等技术的兴起都依赖于算力这一基础。算力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改善社会民生的新引擎,具有"倍增效应",据测算,每投入1元的算力,平均能带来3至4元的经济产出。因此,一个国家算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将极大地影响其创新发展的高度和经济长期增长的后劲。
然而,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相比,我国的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还存在差距,计算效率和应用水平还需要提升。要真正将算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们需要在优化算力供给、加强技术创新和促进应用落地等方面持续努力。
优化算力供给需要加强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统筹好算力资源的调度,不断提高利用效率。"东数西算"工程和国家超算互联网计划的推进为我们持续优化算力布局、实现资源的互联互通和高效利用提供了支持。未来,我们还应进一步提升算力的综合供给能力,降低应用门槛,真正让算力能够被广泛应用且发挥良好效果。
加强技术创新需要推进计算架构、计算方式和算法的创新,加强CPU、GPU和服务器等关键产品的研发。同时,我们还需要协同推动硬件、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等方面的适配,提升产业基础的高级化水平。特别是要着力突破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础性原创性技术,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促进应用落地是将算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后一步。当前,算力应用的边际效益和社会效益仍然很高。我们应该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加强对算力的支持,推动具有新颖特色的算力应用加速落地。这不仅是算力发展的目标,也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算力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