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请到了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徐宏城同志,向大家介绍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有关工作情况。徐主任,你好。
徐宏城:主持人好,各位朋友们大家好。非常荣幸参加此次访谈节目,首先我代表市国资国企系统干部职工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国资国企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主持人:市国资国企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服务我市发展大局中做出了突出贡献。首先请徐主任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年以来市国资国企的一些工作情况吧。
徐宏城: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国资国企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落实、大力度推进,市属国有经济平稳运行,挂图作战项目全力推进,双招双引成效显著,企业发展活力和运营质量明显提升。截至2023年6月底,市属企业资产总额1411.82亿元,营业收入102.4亿元,上缴税费5.17亿元。我市2020—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成情况,获省评估第一档优秀等次。
一是服务大局展现新担当。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实施年度投资计划,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61.54亿元。骨干河道引调水、东部医疗中心、临武、德郓两条高速、大运河保护利用、文化科技中心等挂图作战重点项目高效推进。高水平完成文旅集团前期筹建工作。积极指导市属企业谋划包装项目,今年上半年共获批项目21项,获批债券90.46亿元,到位资金13.55亿元。发行企业债券19.5亿元。
二是推动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相继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引导市属国有企业加大产业项目投资办法(暂行)》,鼓励市属国有企业优化投资布局、创新投资方式,强化市国资国企在产业培育上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德州市公路工程总公司入选“省科改专项行动”企业。
三是深化集成改革迈上新阶段。年初开展“市属国有企业2022年度改革发展述职问询”,用“真述真问”倒逼“真抓真改”,向社会全面展示了国企形象。深化董事会改革,27户企业实现了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占多数。科学严谨确定2023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目标值,完成6家市属企业经营业绩责任书签订工作。
四是加大双招双引体现新作为。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4月份在北京联合主办第八届央企投资发展论坛,有效加强了与央企在产业投资、科技创新、金融资本等领域的联系交流。5月份在北京举办德州(北京)协同创新中心入驻机构专场对接会,加速北京飞地有关项目在德州的落地进程。今年以来,共组织企业开展公开招聘9场,发布岗位218个、人员476人。
五是提升监管水平取得新成效。动态调整6户企业7项主营业务、6项培育业务。强化2023年度财务预算管理,突出国有资本投资回报目标导向。高水平开展出资人审计工作,全面摸排企业资产、负债、投融资等运营情况。加快市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二期项目建设,推动数字化与监管业务的深度融合。
主持人:改革是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国资委将从哪些方面持续激发企业发展动力活力呢?
徐宏城: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将在巩固拓展三年行动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扎实开展国企改革提升行动,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专业领先、核心竞争力强的省内一流企业。
一是在对标一流上下功夫、重实效。将开展对标提升工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对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对照先进地区和行业标杆,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不断激发争创一流的动力和活力。
二是在集成改革上再挖掘、再深化。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优化完善外部董事配备,全面落实市场化经营机制,全方位提高企业活力和效率。
三是在防范风险上绷紧弦、守底线。规范融资和担保等行为,加强企业债务动态监测,实施资产负债率和带息负债规模双重管控,切实将负债率控制在安全合理范围。指导通过积极整合市县两级资源、引入战投等方式,壮大企业资产规模,降低融资成本。
四是在监管效能上抓长效、促提升。积极深化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分类授权放权,定期开展企业履职能力评估,动态调整授权放权事项。用好实时在线监管系统,完善功能模块,加快实现动态监管。健全完善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体系,提高企业合规经营管理水平。
主持人:针对下半年的工作,市国资委是怎么谋划的,请徐主任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吧。
徐宏城:当前已进入下半年,市国资国企将认真对照年初目标任务,梳理盘点对账,把自身工作放到全市大局中去思考、去推进,统筹抓好各项重点任务,推动市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是大力度实施年度投资计划。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列入计划的项目要尽快立项开工,在建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建成项目要尽快投产达效,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同时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债等政策性资金,充分保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
二是多渠道开展双招双引。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加大央企省企强企对接合作力度,依托企业股权、基金、园区等资源优势,通过产权转让、增资扩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开展大招商,确保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三是多维度助推转型升级。持续精干主业,聚焦主责主业做好强链补链延链文章,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扎实推进亏损企业治理和闲置资产处置专项行动,持续提升资产使用效率和收益水平。积极进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培育发展新引擎。
主持人:好的,感谢徐主任的讲解和介绍,本期访谈到此结束,再见!
徐宏城:再见。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