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部署和《山东省“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进一步优化我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建设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市卫生健康委特制定《烟台市“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
“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为宗旨,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基本完成。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人均寿命达到80.55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2.7/10万、2.29‰和3.4‰,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医疗资源总量有所增加,截止2020年底,全市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09张,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0.78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数分别为3.05人和3.15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为1.87人,每万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为5.4人。基础保障措施更加完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医养结合示范市创建、“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市建设、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新冠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规划编制过程
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卫生健康委于2020年12月份启动《规划》编制准备工作,认真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委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听取和调度工作进展,围绕《规划》编制开展了系列研究。《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健康烟台建设。《规划》结合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实际,依据《烟台市“十四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总体要求,在原有《烟台市“十三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基础上进行创新,融入党和国家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理念,兼顾全市社会经济、人口结构、重点人群趋势,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趋势,以及基层、妇幼、老龄、应急等相关领域的具体要求进行谋划。《规划》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相关市直部门、各区市卫生健康局、委直单位、高校专家、市(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意见,并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组织市内和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2次《规划》论证会,听取意见建议,根据各方意见对《规划》进行了修订。
三、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预防为主,以基层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扩大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推进建设覆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四、总体目标
《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疾病防控、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中西医发展更加协调,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有效提升,有序就医和诊疗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五、规划内容
《规划》围绕“十四五”发展目标要求,立足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结合医疗卫生资源配置17项主要指标,重在从床位配置、人力配置、技术和设备配置、信息数据资源配置四个方面优化总体布局。到2025年,全市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7.5张,其中公立医院4.4张左右;全市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85人(其中中医类别0.62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4.05人,每千人口执业药师(士)数达到0.54人。
“十四五”期间,《规划》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中医药服务体系、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卫生健康监督体系等6大服务体系格局,每个体系分别从“功能定位”“建设任务”“资源配置”布局并加以阐释,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主体,以“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为服务对象的卫生健康服务机构为补充,传承创新中医药特色服务,以卫生健康监督为保障,面向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提供健康促进、预防、保健、治疗、护理、康复、安宁疗护等健康全过程的连续型医疗卫生服务。
按照六大体系建设以专栏形式提出6类21个重点项目,主要包括: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任务。重点推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筑牢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二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任务。重点推动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强化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与物资保障能力、完善采供血服务能力、提升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三是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任务。重点推动医疗高地建设、加快医防融合发展、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推动非公立医疗机构高水平、多元化、差异化发展,与公立医院形成功能互补的发展格局。四是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任务。重点推动加快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扩容、提升中医药特色医疗服务能力、促进中西医协同、提升中医药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五是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任务。重点推动完善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设置、着力提升婴幼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实施普惠托育专项行动、全面加强职业健康水平保障、促进医养结合、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六是卫生健康监督体系建设任务。重点推动健全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加强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完善监督执法模式、提高监督执法效能。
六、组织保障
《规划》从强化组织领导和目标考核,明确责任与协作机制等角度,提出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参与、严格规划实施四大保障措施。在强化组织领导方面,坚持和完善党领导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在加强部门协作方面,提出要加强部门之间政策协同,协调推进规划编制与实施;在动员社会参与方面,要求加强爱国卫生组织机构建设,融入基层治理,推动形成自上而下行政动员与自下而上主动参与相结合的群众动员机制;在严格规划实施方面,明确提出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和资源配置定位目标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形成科学的组织管理模式和有效的运行机制。
七、下一步工作
市卫生健康委将把《规划》纳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加快推动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系列举措,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为做好未来五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工作指明方向,为建设健康中国、健康烟台提供强有力支撑。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