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超率队到上海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招标采购导航网


▲渝新欧国际货运专列。(资料图片)重庆晚报记者 刘润 摄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密结合重庆实际,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促使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呈现出不少亮点。


  数读重庆


  上半年经济


  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421亿元


  工业投资完成1733.9亿元,同比增长21.6%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53.4亿元,同比增长22.1%


  外贸进出口总值267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8%


  实现社会零售总额2477.7亿元


  汽车消费增长33.8%,同比提高13.2个百分点


  17个商圈社会零售总额1288亿元,同比增长13.3%


  旅游景点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6072万人次,增长12.1%


  汽车产量达127.4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7.1%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71.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4%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394.7亿元,同比增长14.4%


  投资保持平稳增长


  新开工48个重点项目


  今年上半年,我市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市完成各类投资5359.1亿元,同比增长18.3%,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保持了每月增长18%以上的速度。


  市发改委主任沈晓钟分析说,从投资类型来看,上半年,我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21亿元,新开工项目48个,完工或基本完工11个。


  他介绍说,上半年我市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421亿元,开工江津至习水高速公路等12个项目,投产石柱电厂1号机组等4个项目,新增电力装机容量65万千瓦。


  十大战略性龙头带动项目完成投资79亿元,京东方8.5代液晶面板、涪陵页岩气等项目顺利推进。


  十大现代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126亿元,京东商城电子商务结算中心、碳排放交易所等项目已投用。


  十大新兴商务集聚区完成投资144亿元,化龙桥、龙洲湾等项目投资加快。


  与此同时,我市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也取得突破性进展。蟠龙抽水蓄能电站、习水二郎电厂500千伏送出工程获得国家核准,新增纳入国家电源规划容量130万千瓦。黔(江)张(家界)常(德)铁路完成可研评估,郑(州)万(州)铁路、渝怀二线涪陵至梅江段2个项目完成可研并上报等批。


  此外,上半年我市工业投资完成1733.9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城市发展新区工业投资增长了32.8%,在五大功能区域中占比达到55.9%。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295.6亿元,同比增长16.4%。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53.4亿元,同比增长22.1%。


  内陆开放发力


  外贸进出口总值2674.9亿元


  内陆开放发力,进出口增长快速。7月17日,重庆海关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67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8%。


  重庆海关副关长许鑫介绍称,上半年重庆外贸进出口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加工贸易进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达到1630.7亿元,增长1倍,占同期重庆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1%。


  市外经贸委主任徐强分析,上半年重庆外贸进出口增长迅速有两大原因:一方面得益于以笔记本电脑、显示器、打印机为代表的IT产业的崛起,另一方面是重庆工业传统支柱—————汽车产业表现良好。据介绍,上半年,重庆进口汽车零件60.4亿元,同比增长75.6%;汽车出口27.4亿元,零件出口22.7亿元,均保持了较快增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开行了回程公共固定班列,其中首趟回程班列搭载了长安福特公司进口的汽车零部件,其他公司货品的进口也通过回程班列进入重庆。


  另外,最近重庆还获批西部内陆首个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其作业区将于8月底交付。这不仅会促进重庆整车进口量增长,还会使重庆铁路口岸集结大批的进口车销售商和维修商,由此促进进口汽车零部件的需求。


  多点支撑


  市场消费稳定增长


  上半年,我市市场消费稳定增长,实现社会零售总额2477.7亿元,增幅较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


  在上半年,我市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尤其汽车对消费拉动作用非常显著。


  市商委主任周克勤分析称,汽车消费增长33.8%,同比提高13.2个百分点,对社会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到39.3%。特别是本地产新车销售趋热。


  民生商业方面,上半年刚性消费实现支撑有力。食用类商品增长13.8%,日用品增长24.2%;住宿餐饮业增长12.5%,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特别是大众餐饮实现较快增长;通讯器材、建材及装潢材料、家具、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消费分别增长25.8%、24.6%、19.4%、14.3%;文化消费上,全市电影票房同比增长18.9%,书报杂志消费增速达24.3%,新华书店零售增长30.6%。


  随着新商圈兴起以及已有商圈扩容提质,我市商圈聚集消费能力也实现较大提升。上半年,培育成熟的17个商圈社会零售总额1288亿元,同比增长13.3%,17个商圈中增速超过15%有8个。


  同时,以展会为主的促销活动,成为消费增长一大支撑。上半年,我市举办了渝洽会、房交会、国际车展、消费促进月、购物美食节、农家乐休闲旅游节、网购促销、区县特色商品促销等各类活动。其中,举办各类展会388个,增长10.5%,有效拉动消费306.4亿元,增长21.8%。


  此外,旅游景点开发以及旅游营销的步伐加快,使我市上半年旅游消费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607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38.5亿元,分别增长12.1%和12%。新增世界自然遗产景区1处,4A级景区8家,3A级景区2家。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结构优化同步推进


  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8496.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


  市经信委主任郭坚表示,上半年,全市汽车、电子信息和装备产业均表现不俗—————


  汽车产量达127.4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7.1%,实现产值1792.7亿元,增长27%,高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约14个百分点。


  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678.8亿元,增长23.1%。其中,笔电产量为2880.3万台,增长17.3%;手机产量为4106.8万台,增长113.8%。


  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760.5亿元,增长15.2%,比一季度提高5个百分点,重点企业订单、销售情况良好。


  结构调整方面,上半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产值突破2200亿元,增长30%。规模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9%,在工业用电量增长8.9%的情况下,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3%的增长,表明增长方式发生了积极变化。据了解,目前我市大数据产业链加速成长,太平洋电信重庆数据中心和中国联通西部数据中心开始对外租售服务器;亿赞普全球订单生产中心已启动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业务试运行。高端装备制造业新增长点不断涌现,研制出国内首台大尺度并联3D打印机器人,经济型贴片机器人开始量产,重庆直升机公司已接获20架订单。大面积单层石墨烯薄膜生产线建成投产,SK海力士芯片开始试产。


  效益方面,今年1-5月,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4%;全员劳动生产率30.2万元/人,增长13.6%。


  现代服务业


  规模强势增长


  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500亿元,同比增长67%;网络零售产业规模250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150亿元,同比增长85%。


  市商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20家重点电商企业交易额近600亿元,同比增长45%以上,其中增幅超100%的企业4家,50%—100%的企业5家,30%—50%的企业5家。


  同时,在发展现代物流过程中,重庆巧借信息化技术


  让一批试点项目成功“升级”。目前,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服务物流监管平台投入运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启动建设;航运货运交易平台已于去年底完工并投入运营,实现交易额42亿元;航空物流信息平台的物流通道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千亿汽车基地供应链物流一体化中心项目建成,整车可视化平台及物流商务平台已开始软件研发、硬件采购;城市公共配送物流服务网络3个子项目基本建成。


  效益随之而来。果园港综合物流信息管理平台抓住试点契机,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将港口传统的装卸、中转、运输功能与商贸经营的贸易、加工、仓储、包装、配送等功能有机结合,利用“前方港口后方物流园”的现代物流模式,实现物流信息资源共享,有效承接渝新欧通道的物流。


  全市现代服务业规模呈强势增长。


  克服多重不利影响


  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运行


  今年上半年,我市在面临生猪市场大幅波动、低温阴雨寡照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着力保供给、促增收、调结构、推改革,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态势。


  市农委主任夏祖相认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平稳运行主要得益于“三稳”、“三快”。


  “三稳”即:农民收入增速稳健,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6%;粮油生产总体稳定,春播粮食面积2632万亩,增加12万亩,油菜实现“七连增”;市场供给平稳有效,上半年蔬菜产量853.9万吨,同比增长4%,出栏生猪890.9万头,同比增长1.7%。


  “三快”即: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晚熟柑橘面积达到100万亩,产量60万吨,出口1.49万吨,是去年的9倍,出栏牛15.9万头、山羊97.3万只,分别增长11.5%、7.9%;农村民生加快改善,上半年完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7.96万人、完成水利投资102.6亿元,启动了100个美丽乡村市级示范村建设和500个村的环境连片整治;农村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截至6月底,全市农民合作社达到2.02万个,股份合作社达到2200个,家庭农场达到10052个,适度规模经营达到1111.91万亩。


  财政收支增长稳定


  增幅均衡


  上半年我市财政金融运行状况整体良好。1至6月,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71.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4%;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394.7亿元,同比增长14.4%。


  市财政局局长封毅表示,全市财政收支增长稳定、增幅均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税收收入今年以来持续高位增长。前6月,全市税收收入增幅达到17.3%,比去年同期高出4.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1至6月,工业税收增长27.5%,保持了开年以来的较快增速,主要是汽车制造业产销两旺带动;随着金融业的稳健运行,金融业税收增长幅度达到26%。


  1至6月,我市非公经济税收占地方级税收总量的比例达到57%,非公经济和公有制经济税收保持六四开比例,结构保持相对稳定。


  五大功能区域战略加快推进,财政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前6月,区域差异化定位和扶持政策发力,区县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高出市级增幅8.4个百分点。


  支出方面,市财政加大“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投入,增强了财政民生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今年上半年,全市财政实际投入民生领域的资金达到91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58.5%。大部分项目支出保持10%以上增幅,增长较快的领域包括,教育支出增长21.3%、城乡社区支出增长20.2%等。


  22件民生实事顺利推进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7月17日,南岸区南坪镇玲珑雅居小区居民张群英乘坐崭新的电梯回到位于8楼的家中。去年,她所在小区的电梯因年久失修而一度停摆,22件民生实事的推进,让玲珑雅居小区的11部电梯修缮一新。


  半年来,我市22件民生实事推进顺利。数据显示,全市上半年完成投资110亿元,为年度计划的55%;新解决263个撤并村不通公路的问题;农村危房改造开工4.4万户,竣工2.1万户;山坪塘整治开工3.1万户、完工2.2万户;建成撤并村卫生室422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校舍10.65万平方米;城市棚户区改造征收59.2万平方米。


  今年上半年,我市投入20亿元促进就业,扶持创办微企,落实就业小额贷款贴息、社会保障补助、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等政策,支持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9.54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非农业就业9.4万人,鼓励和引导24万名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


  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市建立健康服务发展项目库,入库管理项目570个;推进区县社会福利中心、儿童福利院建设,新建和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00所。 据重庆日报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