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背景和依据
为进一步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根据《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等9部门关于印发〈重庆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修订)〉的通知》(渝残联发〔2023〕9号)、《重庆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渝残联发〔2021〕188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听力残疾儿童(少年)康复救助工作的通知》(渝残联办〔2023〕25号)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改善残疾儿童康复状况、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结合高新区实际,制定《重庆高新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
二、目标任务
到2025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残疾儿童普遍享有基本康复服务,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三、适用范围
0—18岁符合相关康复救助条件且有康复需求和康复意愿的残疾儿童。
四、主要内容
问1:《办法》中康复训练救助对象和条件有哪些?
答1:《办法》0—6岁残疾儿童须为重庆高新区直管园户籍或持重庆高新区直管园居住证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且诊断明确(提供医学诊断证明书),有康复需求和康复意愿。7—14岁残疾儿童须为重庆高新区直管园户籍,且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和家庭经济条件困难证明,同时经评估具备康复指征,有康复需求和康复意愿。
问2:《办法》中听力、言语、智力、肢体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补贴是多少?
答2:提供听觉言语功能训练,运动、认知、沟通及适应性等康复训练,补助标准为0—6岁20000元/人·年,7—14岁20000元/人·年。每月康复训练补助标准限额2500元/人,每日康复训练补助标准限额150元/人。进入普小(幼)就读残疾儿童凭入学证明可申请每日限额不超过300元的康复训练补助,每月康复训练补助标准限额不变。康复训练经费在补助标准范围内按年度据实结算。
问3:《办法》中听力、言语、智力、肢体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生活补贴是多少?
答3:0—6岁残疾儿童补助标准为700元/月;7—17岁残疾儿童补助标准为500元/月。
问4:《办法》中如何进行康复救助?
答4:一是申请。按照救助对象和条件要求,持相关申请材料向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提出书面或网上申请。代为申请的需提供残疾儿童监护人出具的授权委托书。二是审核。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安排专人受理申请并在7日内审核完毕。三是救助。审核通过后,残疾儿童监护人于申请审批表盖章或网上申请通过30日内到定点服务机构接受康复救助。四是结算。残疾儿童接受康复救助的费用,由定点服务机构向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提交结算资料,经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审核后,兑付资金。
五、新旧政策对比
新政策 | 旧政策 | |
一次性诊断补贴 | 300元/人 | 无 |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后一年康复训练补贴 | 20000元/人 | 无 |
低视力儿童视觉基本技能训练补贴 | 0-6岁10000元/人·年,7-14岁5000元/人·年,每月补助标准限额1000元/人,每日补助标准限额200元/人 | 训练时间不少于8次,每次至少2小时,补助标准1000元/人·年 |
盲童定向技能及行走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补贴 | 0-6岁5000元/人·年,7-14岁3000元/人·年,每月补助标准限额1000元/人,每日补助标准限额200元/人,最多申请3年救助 | 训练时间不少于8次,每次至少2小时,补助标准1000元/人·年 |
申请要求的医学诊断证明书 | 重庆市残疾等级评定机构或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出具,明确建议康复内容,申请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的诊断评估机构为三级甲等公立医疗机构,申请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诊断评估机构为人工耳蜗定点手术医院,医学诊断证明书有效期2年 | 具备相关诊断能力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 |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