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威海市建设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现将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教育是基础和抓手。作为全国唯一的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山东省建设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工作方案》,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等18部门出台了《山东省建设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工作重点项目清单》,为推动乡村教育振兴作出具体部署。近年来,我市通过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深入实施教育强镇筑基、强校扩优行动等措施,乡村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乡村中小学校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乡村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等指标均居全省前列。但总体上看,教育质量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要和期望相比还有差距,出台《工作方案》,是加快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助力乡村战略实施的重大举措。
二、决策依据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东省建设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工作方案》、山东省教育厅等18部门印发的《山东省建设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工作重点项目清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威海市建设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工作方案》。
三、出台目的
制定《工作方案》就是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努力破解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困难问题,加快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方案》提出,到2027年,城乡一体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全面建立、乡村学校(含幼儿园,下同)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乡村群众教育满意度进一步增强、所辖区市全部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的工作目标;到2035年,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乡村教育独具特色、服务引领乡村振兴的功能充分发挥、乡村教育现代化全面实现。
四、重要举措
第一部分为工作目标,明确了到2027年,城乡一体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全面建立,乡村学校(含幼儿园,下同)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乡村群众教育满意度进一步增强,所辖区市全部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到2035年,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乡村教育独具特色,服务引领乡村振兴的功能充分发挥,乡村教育现代化全面实现。
第二部分明确了主要任务,主要任务是7大部分,即实施乡村全环境立德树人工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建强乡村校长教师队伍、提升县域高中阶段教育水平、打造乡村学校办学特色、加强乡村特殊儿童关爱,共计19项主要措施。另外,根据《山东省建设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工作重点项目清单》,我市制定了《威海市建设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工作重点项目清单》,作为《行动计划》的附件一并出台。与省文件相比,我市文件重点突出了以下七方面内容:
一是实施乡村全环境立德树人工程。为了健全乡村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机制,明确提出到2023年,乡村学校全部“一校一案”制定全环境立德树人实施方案。为了强化校园环境育人功能,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立足我市实际,提出到2025年,全市乡村学校省级文明校园比例达到2%,市级文明校园比例达到42%,乡村绿色校园全覆盖,建设省、市、区市三级乡村书香校园50所,省、市、区市三级乡村温馨校园全覆盖的工作目标。
二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教育强镇筑基行动,提出到2025年,打造省、市两级教育强镇筑基试点乡镇20个的工作目标。实施强校扩优行动,提出到2023年乡村学校结对共建覆盖率要达到60%以上,2025年实现结对全覆盖。落实教研员定点联系学校、威海教育名家工作室和“四名工程”人选工作室帮携乡村校和城乡一体化教研三项制度,提升乡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三是优化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调整优化乡村学校布局规划,结合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持续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明确了环翠区、荣成市、高区、经区、临港区要重点推进,2027年所有乡镇驻地学校均达到省定Ⅱ类以上办学条件标准,所有乡镇中心幼儿园全面达到省级示范幼儿园标准,2024年所有学校实现“千兆进校、百兆进班”,乡村学校录播室全覆盖。
四是建强乡村校长教师队伍。选优培强乡村校长,明确了到2026年,县域内45周岁以下乡村学校校长(含副校长)原则上达到50%以上。环翠区、文登区、乳山市、南海新区重点推进,2026年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学历普遍达到本科层次。指导荣成市开展教师教育协同创新试点,将优质培训资源引入乡村学校。进一步实施乡村学校校长助力工程和乡村学校骨干教师助力工程,深入开展“质量下乡百校行”活动,提升乡村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校长的学校治理水平。
五是提升县域高中阶段教育水平。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分别至少打造1个省级普通高中学科基地、1所特色高中。鼓励威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威海市文登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威海市水产学校、乳山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主动对接高职院校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
六是打造乡村学校办学特色。明确了全面建设“达标课堂”的工作措施,确立了“每年遴选推广20节乡村学校特色精品示范课、评选10项乡村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的工作目标。结合我市特色学校创建情况,提出到2025年,25%以上的乡村学校创建为市级特色学校。以优质课、优课评选工作为抓手,引导广大乡村教师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组织优秀课例展示交流活动,用好“威海名师辅导讲堂”优质课程资源,示范带动广大乡村教师变革教与学方式。
七是加强乡村特殊儿童关爱。保障乡村特殊儿童受教育权益,落实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指南,实施“希望小屋”“希望学堂”等公益项目,促进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全面成长发展。健全乡村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失学辍学常态监测机制,保障学生完成学业。
第三部分明确了工作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各区市政府(管委)要把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制定专项工作方案。二是加强乡村教育振兴研究。设立乡村教育振兴“双助”专项课题,以课题为引领,定期开展乡村学校质量发展、队伍建设、课程教研等情况调研和跟进指导。三是强化督导评价。将乡村教育振兴纳入区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评价,作为对区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
五、《工作方案》有哪些创新突破?
《工作方案》在全面贯彻落实省相关文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我市乡村教育发展的现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进行了诸多创新突破,例如:更加注重校园育人环境打造,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立足我市实际,提出到2025年,“全市乡村学校省级文明校园比例达到2%,市级文明校园比例达到42%”、“实现乡村绿色校园全覆盖”、“建设省、市、区市三级乡村书香校园50所”、“实现省、市、区市三级乡村温馨校园全覆盖”的工作目标;更加注重教育质量,明确了全面落实教研员定点联系学校、威海教育名家工作室和“四名工程”人选工作室帮携乡村校和城乡一体化教研三项制度,依托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建设,推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在乡村学校的推广应用和本土转化;更加注重教育保障,明确了2027年所有乡镇驻地学校均达到省定Ⅱ类以上办学条件标准,2026年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学历普遍达到本科层次等。
政策解读人:匡乃涛,联系电话:5819729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