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融媒7月6日讯 截至6月28日,我市“三夏”生产圆满结束,共收获小麦75.8万亩、播种夏玉米69.8万亩。在今年的“三夏”生产中,农机装备越来越先进、损失率越来越低、作业效率越来越高等诸多变化令人欣喜,而这其中也蕴藏着稳产增收的“密码”。
在不久前的望城街道后堤新村夏收现场,种粮大户和村民围在一起看起了“光景”,当起了“甩手掌柜”。“这收割机无人驾驶,还能走得笔直如线,像是长了眼睛一样。”种了一辈子地的“老把式”贾克忠啧啧称奇。
原来,今年麦收,这里启用了安装有北斗导航自动作业系统的大型智能驾驶联合收割机,经工作人员规划好作业路径后,就会自动收割,通过手机终端还能随时查看收割面积、轨迹、进度等信息。联合收割机刚刚满仓,作业系统便提前发出卸粮指令,一台卸粮车紧随其后,一边收粮一边卸粮,二者无缝衔接般地配合,极大提高了收割、运粮的作业效率。
北斗导航系统不仅用在夏粮小麦收割,在夏种玉米播种机上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北斗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定位技术,提前精准规划农机行驶路线,播种误差可控制在2.5厘米以内,可提高土地利用率3%-5%,每亩增产100公斤以上。
“如今,智能农机具逐渐成为夏收主角,‘农忙不见人’正在逐步成为常态,机械化农业生产正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加速迈进。”市农业农村局机务科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作为山东省率先进入“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市,我市近年来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积极推行“互联网+农机”的作业模式,先后引进无人驾驶、北斗导航设备及绿色高效播种机械等“硬核”设备,农机智慧化应用范围和场景不断扩大。目前,全市共有植保无人机、北斗导航收获机、深松监测设备2000余台,广泛应用于小麦收割、灭茬、深松耕地、植保等多个领域。
据了解,通过推广智能农机作业,我市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95%以上,较传统耕种技术每亩地可节省种子8%以上、产量可增加8%以上,较普通机械作业效率可提高20%以上。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