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打卡网红景点,感受由建筑、文创、美食、传统文化带来的独特魅力;在享有“京南吐鲁番”美誉的采育镇了解红酒文化、泡菜制作知识,体验农家乐、果蔬采摘、亲子露营等多种休闲娱乐方式……近年来,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北京市大兴区依靠自身丰富的交通、农业、商业、文化和旅游资源,拓展“文旅+”边界,为大众提供丰富的文旅产品和服务,逐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旅发展之路。
在机场感受城市文化底蕴
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与河北省廊坊市交界处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自通航以来,凭借独特的建筑风格、优美的设计曲线、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参观。为更好展现大兴机场的“四型机场”建设理念和景观魅力,使广大旅客享受更加安全、有序的观光服务,2020年6月1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推出发现“兴”世界项目,在航站楼公共区为旅客提供机场免费参观游览服务。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项目的推出进一步完善了人文机场的服务功能,展现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独特的建筑魅力与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发现“兴”世界项目负责人说,项目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邀请游客体验“大机场内的小旅行”,通过不断挖掘区域文旅资源,创新开发研学项目,定制旅游产品,持续为旅客打造丰富优质的活动体验,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记者在机场内看到,讲解员引导旅客游览航站楼公共区域内的网红景点,包括“一线一城”“蒲公英”“蒹葭”“花间集——桃花”“汉字兴象”“国门印象”等公共景观设施。很多旅客会在这些景点拍照留念。该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发现“兴”世界项目运营以来,共计接待中小学生、企事业单位人员、旅游团体、出行旅客1.4万余人次,受到广大旅客一致好评。
在挖掘文旅资源、为大众提供丰富文化体验之外,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还以沉浸、互动等模式为演出、展览提供新舞台、新空间。今年5月10日,一场主题为“高山流水”的古琴音乐会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举办,为来往旅客献上了一场视听盛宴。该音乐会在候机楼内演出,让很多旅客感到新奇,惊叹于这里的艺术气氛。
小葡萄,大产业
地处大兴区东南部的采育镇,培植出玫瑰香、夏黑、香妃、金手指等上百个葡萄品种,有着“中国葡萄之乡”的美誉。每年一进入8月,这里便成为北京市民周末的热门打卡地。自2001年起,采育镇每年8月18日举办葡萄节,至今已成功举办22届,葡萄产业已成为该镇的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每年葡萄文化节持续至10月,在此期间举行的文明旅游宣传、文旅作品集锦、泡菜体验等主题文旅活动,既丰富了北京市民的旅游文化生活,又带动了镇域百姓致富增收,打造了采育文旅发展、乡村振兴的金名片。
北京某葡萄酒有限公司与采育万亩葡萄园融为一体,以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文化为核心,将生产加工和旅游度假相结合,逐步将农耕文化、采摘科普融入人们的旅游休闲体验。该公司负责人说:“葡萄酒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助力是全方位的。种植酿酒葡萄可以振兴乡村经济、美化农村生态环境。下一步,我们要讲好葡萄酒故事,赋予葡萄酒更有持久力和生命力的深厚价值,为葡萄酒产业融合发展蓄积能量、增加动能。”
现代农业走向休闲旅游观光模式
把农业种植变为生活大课堂,这是大兴区某家庭农场提出的现代农业新概念,即把简单的传统农耕扩展为多元时尚的亲子休闲体验,同时也将农业种植作为文化常识逐渐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
该农场从事番茄、黄瓜等蔬果生产。在“拒绝污染,倡导有机”的核心理念下,农场实施“生态种植”管理,将传统耕种方式与现代设备设施相结合,利用自然资源高效创新节能环保,避免生产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在农场负责人看来,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农业的市场需求已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等方向转变。传统农业需要向现代农业转型,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另一方面也需要拉动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实现生态、文化教育等功能的开发。
“在倡导有机农业种植的同时,我们设计了3岁至16岁孩子可以尝试的农事体验,把种植过程变为游戏体验,让孩子们对农业常识的了解不只停留在课本上。”该负责人表示,围绕亲子活动,在农场设置了多种农耕栽培实践,以及除草、拉秧、喂鹅、养鸡等活动,让孩子体验农业带来的休闲乐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为文旅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文旅融合创新赋能,如今大兴区在产城融合、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正在走出一条“文旅+”的现代新市镇发展之路。(记者于帆)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