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机精工联营公司借款逾期揭示:6年亏损超过2.7亿,高铁轴承产业化等待装车验证

国机精工公告:中浙高铁轴承借款逾期,高铁轴承产业化进展缓慢

国机精工(股票代码SZ002046,股价11.42元,市值60亿元)在6月15日晚间发布公告,宣布其参股公司中浙高铁轴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浙高铁)的借款出现逾期情况。中浙高铁作为国机精工的参股公司,承接了国机精工高铁轴承相关业务。按照规划,中浙高铁是国机精工等公司推动高铁轴承产业化进程的重要实施主体。中浙高铁的总经理张林松曾表示,该公司是全球第五家具备高铁轴承制造能力的企业。

截至目前,中浙高铁已成立超过6年,然而其高铁轴承产业化进展尚未达到预期。

参股公司的借款出现逾期

根据国机精工披露,根据相关的《借款协议》,公司对中浙高铁提供的财务支持已经到期。由于资金紧张,中浙高铁未能按时偿还财务支持款项。截至目前,中浙高铁尚未偿还的本金为521.40万元,利息为19.29万元。

国机精工在2022年5月发布公告,计划与中浙高铁的其他股东按比例共同向其提供1303.50万元的借款。按照国机精工目前持股比例为40%,其对中浙高铁的借款金额为521.4万元。借款期限为一年,利率参照同期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水平。

中浙高铁成立于2016年11月,注册资本为2.5亿元,注册地址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浙江龙游经济开发区。股权结构方面,国机精工、光明铁道控股、中车资本控股、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机工程)分别持股40%、35%、15%、10%。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中浙高铁是国机精工等推动设施高铁轴承产业化项目的核心实体。

2016年10月下旬,国机精工宣布与光明铁道控股、中车股权投资(现为中车资本控股的全资子公司)、中机工程共同投资设立中浙高铁。根据计划,中浙高铁成立后将投资购买国机精工相关的高铁轴承业务,而国机精工将不再从事高铁轴承业务。

当时,国机精工表示,在高铁轴承的研发方面拥有技术优势,但在产业化方面存在一定的经验不足,尚未有向铁路系统进行批量供货的经历。为确保公司高铁轴承产业化项目的成功,引入了下游客户以及对高铁轴承产业化有明显帮助的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即中浙高铁),由合资公司负责实施高铁轴承产业化项目。

2016年12月,国机精工将高铁轴承相关业务和部分资产转让给了中浙高铁,转让金额约为1.5亿元。这笔交易成为上市公司2016年度净利润由亏转盈的重要因素。

从财务数据来看,中浙高铁在2017年至2022年期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09.88万元、5416.09万元、7347.53万元、3623.22万元、2093.95万元和3302.03万元。在过去的6年里,中浙高铁累计亏损超过2.77亿元。

中浙高铁亏损明显图片来源:国机精工2022年报截图拼接

  “公司持续跟踪高铁轴承项目的进展,密切关注其情况,由专人负责与中浙高铁沟通协商,在中浙高铁资金紧张局面缓解后及时督促中浙高铁归还财务资助本金及利息。”国机精工在6月15日晚发布的公告中说道。

  参股公司高铁轴承产业化尚待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国机精工等向中浙高铁提供借款的目的是“为支持中浙高铁开展高铁轴承国产化研发工作”。《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中浙高铁官网上看到,公司称其高速动车组轴箱轴承通过120万公里台架试验,应用350KM/h的高速铁路列车。

根据国机集团官网显示,中浙高铁龙游高端轴承产业园项目于2016年12月正式开工。该项目预计将具备年产400万套高铁轴承、特种轴承和高端精密轴承的生产能力。完成该项目后,将实现我国高速铁路轴承、轨道交通轴承、特种轴承和高端精密轴承的全面国产化。

据2017年8月龙游县广播电视总台旗下的龙游传媒微信号报道,中浙高铁的高端精密轴承产业化项目被列入浙江省的"特别重大产业类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分为两期建设。一期项目主要涉及模加工、热处理等生产车间的建设,预计将形成年产150万套高铁轴承的生产能力,总投资23亿元。中浙高铁总经理张林松表示,公司的目标是实现"中国高铁轴承‘浙江造’,轨道交通轴承‘龙游产’"。

据2020年9月国机精工在互动平台上回复投资者提问的信息显示,中浙高铁研制的高铁轴承已经达到250公里/小时和350公里/小时的级别,并目前正处于台架试验阶段。

然而,2020年12月的报道指出,中浙高铁于2019年1月开始小规模投产,但由于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产品实验能力不足,新产品的研发和试验无法按时进行,导致中浙高铁面临不断增加的资金压力。

截至2022年4月,国机精工在回应投资者关于中浙高铁项目进展的提问时表示,中浙高铁的高铁轴承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公司在2021年年报中也指出,中浙高铁的轨道交通轴承业务处于培育期,产品仍处于研发阶段。

据浙江日报去年5月的报道,中浙高铁副总经理许云表示,他们已经在龙游进行了6年的研发工作,核心产品刚刚进入装车考核阶段,至少还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实现规模化生产。

最近的消息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6月15日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国机精工证券部,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包括中浙高铁在内的三家企业都在等待客户的装车安排。据她所说,相当于样品已经制造完成,但需要在客户那里进行装车验证。对于中浙高铁生产线的进展,该人士个人不清楚。至于验证的时间表,她表示无法准确评估,因为已经等待了好几个月。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