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数字莱西2023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直有关单位:
《数字莱西2023年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莱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6日
数字莱西2023年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数字中国、数字强省、数字青岛规划部署,加快城市全方位数字化转型,力争在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生态和综合保障上实现重点突破,全力开创数字莱西建设新局面,更好地赋能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实施数字政府场景提升行动
(一)打造基础支撑应用场景
1.视频治理。深化视频资源综合治理,探索低空数据、视频数据、物联感知数据等深度融合利用的“空天地网”立体化城市管理模式。持续汇聚重点领域、行业公共视频资源,整合部门业务需求,坚持“统一规划、共享共用”原则,优化提升市级视频监控共享平台。建立视频图像资源共享应用机制和安全使用审核制度,开展点位“一机一档”精准治理,加强AI算法能力建设,实现视频资源高度共享和跨业务调用,年内打造3—5个AI视频智能应用新场景。(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下文涉及多个责任单位的,加粗单位为牵头单位)
2.平台赋能。建设莱西“一网统揽”综合慧治平台,加速推进城市云脑赋能,重点完成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城市治理、交通运行、生态环境、公共卫生等重点领域综合场景建设,推进数据汇聚和“一屏总览”,实现城市运行管理一屏透视、综合指挥调度一屏联动。(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
(二)打造数字化服务应用场景
3.一网通办。实施网上政务服务变革行动,推动全市网上政务服务事项从“能办、好办”向“标准办、主动办、智能办”迭代升级。创新开展便民高频场景“视频办”。全市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可办率达95%以上。(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行政审批局,市政府有关部门)全力推进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大力推广智慧服务平台和自助服务一体机应用,加快“无人警局”建设。(责任单位:市公安局)组建南部新区“项目管家”微信服务平台,实时发布各审批事项办理要件和流程,接受企业各类政策咨询,定期推送项目手续办理进度,确保“手续推进有速、企业心中有数”。(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
4.无证明城市。优化政务和公共服务流程,实施个人事项“免提交免填写”、企业事项“一照通办”、申请材料“应减尽减”专项行动。推动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行政执法和社会化场景全面应用,政务服务表格(表单)字段共享率、证明材料共享率分别达到60%、70%,打造高水平“无证明之城”。围绕交通出行、医疗保障、金融服务、市场监管等领域,进一步拓展电子证照证明社会化应用场景。(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行政审批局,市政府有关部门)推行“两个免于提交”扩容增容,持续推进权限范围内新办证照电子证和实体证同步制发,实现业务办理“亮证即办”,权限范围内电子证照“应发尽发”。推进电子营业执照作为市场主体办事的主要电子凭证,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在企业登记注册、公章刻制、涉税事项、社保医保、公积金、档案查询、银行开户、不动产登记、公共资源交易等高频服务领域应用,提升电子营业执照互认度;按照“应接尽接”的原则,推进本市政务服务、执法检查、社会化服务等业务系统全部接入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将电子营业执照作为企业首选身份认证凭证,切实为企业降成本、增便利,推动电子营业执照广泛应用。聚焦政务服务领域,继续深化扫码亮证应用,拓展身份证、营业执照等电子证照二维码在审批领域的应用范围,减少纸质材料的提交。(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有关部门)
(三)打造数据协同联动应用场景
5.数字机关。推进机关办公协同化,加快“山东通”推广应用,集成公文办理、视频会议、即时通讯等通用功能,推动符合条件的部门自建业务系统接入,实现办文、办会、办事功能全覆盖,随时随地可在线移动办公。(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推进“集成式”数字机关服务,建设“机关事务数字化”智能管理体系,打造“智慧机关事务”,不断提高机关事务治理能力。(责任单位: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6.智慧法治。深化政府法治一张网改革,构建覆盖市、镇街二级线上法治政府。深化“互联网+公证”服务,实现公证“最多跑一次”或“零跑腿”。依托“公证云”网上申办公证平台,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缴费一体化办证服务。(责任单位:市司法局)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建设跨网系庭审控制平台和无纸化会议系统。推动智慧化司法管理,将智慧法院建设成果运用到案件管理、日常办公、审执质效评估等重要领域,提升工作效率。(责任单位:市人民法院)建设行政处罚智能收缴系统,实现现场打印行政处罚单据、现场核实、现场处结,形成完整执法闭环。(责任单位:市综合执法局)
7.智慧监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网络运行系统”“通用移动检查系统”监管数据汇聚至省“互联网+监管”平台,推动监管数据有序共享、高效利用。(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市政府办公室)创新抽检查询模式,实现食品抽样和检测内容数字化、平台化,助力“食安莱西”建设。(责任单位:市检验检测中心)完善建筑工程数字化监督监管平台建设,优化工程质量监督流程,建立数字住建档案,对建筑工程档案资料进行数据采集、整理。实施“1+2+3”全生命周期智慧监管模式,完善工程项目全过程监管机制。(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加快审计监督数字能力建设,打造“1+3+6+N”信息化综合作业平台,引进企业大数据审计平台,开展多维度、高效率、广覆盖审计,加速形成“集成化、智能化”审计模式,以智慧审计、研究型审计助力审计监督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市审计局)
8.一网统管。深化城市管理一张网建设,高标准打造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实现“1+12(23)+55”运管服平台“做专做精”,构建城乡一体化城市运行精细化管理“一网统管”,争创省级智慧城管先进城市。(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深化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以社会治理网格化智能化平台为载体,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效能,擦亮“网事莱办”服务品牌,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深化生态环境一张网建设,推进声环境功能区自动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完成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试点建设工作,为城市环境噪声管理提供技术支持。(责任单位: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莱西分局)建设平战结合、预防为主的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公共安全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的战略转变,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市应急局)
二、实施数字社会服务提升行动
(四)提升保障性民生服务品质
9.智慧社(医)保。深化“社银智能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和“退休一件事”平台建设,着力打造社保“10分钟便民服务圈”。(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完善智慧医保管理平台功能,建立“用数据决策”的医保管理新模式。实施门诊慢病“总额控制+智能监控”。推动“互联网+医保”服务向基层拓展,争取在青岛市首先实现农村社区“线上复诊、即时结算、配送到家”服务。提高“医保直播间”上线频率,全年线上直播12次以上。(责任单位:市医保局)加快推广“诊间支付”“床旁结算”“线上结算”等新模式,提升群众就医的便捷度。(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
10.智慧养老。着力“老有所养”场景建设,建设养老机构监管一张网,提升养老服务机构监管力度。深化时间银行、养老地图等应用,实现养老服务需求“掌上办”“指尖办”。梳理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清单,探索市场化养老服务模式。(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五)提升基础性民生服务品质
11.智慧教育。实施“云上教育”行动,深化“全市一个教育平台”建设,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画像服务。对87所中小学幼儿园的一键报警系统、17所学校的互联网+校园安全综合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升级,为16所中小学更新178台“班班通”设备。实施人工智能教育普及行动,建成2个人工智能教育示范校、6个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争创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区。依托“互联网+”家校共育平台,提升家校协同育人水平。(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
12.智慧医疗。推进青岛市“全市一家医院”接入建设,实现诊疗信息共享和互认互通。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保持80%以上。推广“互联网+护理”“智能随访管理”等服务,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搭建区域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区域远程影像、远程心电中心,推动二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学服务。推进孕产妇及儿童心理监测体系建设,上线MDP心理检测系统,率先建成医教融合社会心理体系工作室。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数智化转型。(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
(六)提升改善性民生服务品质
13.智慧出行。推进治超不停车检测项目建设,完成系统点位数据信息整合,完善不停车检测系统信息处理平台,提高智慧治超水平。探索实行“先培后付、计时支付”驾培服务新模式,打造“莱西标杆”,为在青岛市全面推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建设完善城区智慧停车系统,对现有公共停车泊位进行智慧化改造,逐步将全市路内停车泊位及公共停车场资源纳入平台管理,有效增加公共临时停车资源供给。(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莱发集团)
14.智慧文旅。深化“一部手机游青岛”应用,组织文旅企业纳入云游青岛智慧文旅平台建设。加强智慧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城市书房建设,实现全市24小时自助借阅。(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展智慧体育,加强全民健身智慧场地配套设施供给,推动健身器材智能化升级,推动健身设施融入智慧城市发展。科学规划全民健身场地,打造市民家门口的健身乐园,推进“农村15分钟、城镇8分钟”健身圈建设。推广智慧体育平台建设应用,推进“互联网+健身”,丰富线上线下结合的全民健身活动,提供更加精准、丰富的体育服务。(责任单位:市体育中心)
15.智慧社区。实施智慧社区提质扩面行动,完成今年省级智慧社区试点建设任务,力争智慧社区覆盖率达到50%。完善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推动已有各类社区信息系统联网对接、迁移集成。(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民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公安局,水集街道办事处、望城街道办事处)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切入点,试点推行开放式小区和改造后老旧小区“大物管”模式,协助搭建青岛市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提升智慧化物业管理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16.智慧街区。推进洙河客厅、月湖商城步行街等街区实现资源互享、信息互通、错位发展。打造“规范管理、高效运营、优化服务”的智慧商圈,构建从进场、游玩消费到离场的一体化场景服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月湖商城服务中心,昌阳集团,水集街道办事处、望城街道办事处)
17.数字乡村。扎实有效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着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格局、服务生态和治理体系转型升级,打造“莱西经验”的数字乡村样板,全力推动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各项工作。(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优化升级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深化千兆宽带、5G网络建设,持续推进城市农村“同网同速”。(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加快农村电网、水利等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改造。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新建改造低压线路61.83千米,新建改造配电变压器23台,提高电力服务保障水平。实施水表智慧升级改造工程,将部分农村机械水表更换为数字化远传智能水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水利局,供电公司)提升农业农村公共服务效能,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社会保障、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数字文化等服务向乡村延伸。(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教育和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医保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科协、市文化和旅游局)
三、实施数字经济效能提升行动
(七)提升数字产业化效能
18.数字经济产业链。突出抓好领芯芯片小镇、中科钢研、中科曙光、中国移动莱西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建设一轴经济园区,吸引一批工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物联网等数字经济企业入驻,集中优势力量,打造互联网产业新经济,加速培育开发区数字经济增长点,力争进入青岛市省级数字经济园区梯次培育项目库。丰富开发区园区数字化管理平台功能,实现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责任单位: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19.数字化经济生态体系。重点培育电商全产业链生态服务体系,完善胶东电子商务港共享直播间、通关、物流等配套服务,建成集“国内电商、跨境电商、直播电商、农村电商”四大电商模式于一体的全业态电商产业集聚区。(责任单位: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商务局)
(八)提升产业数字化效能
20.工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加大“工业赋能”力度,推动企业申报工业赋能场景示范项目,开展“工业互联网场景赋能辅导行”系列活动4次以上,新发布场景100个。突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推广普及“产品+服务”“制造+服务”模式。(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1.农业数字化转型。围绕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万亩数字农业粮食生产示范方、金妈妈种子创新中心、艾泽福吉智能化香菇加工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打造数字农业应用新场景。加强数字技术与现代农业线上线下融合,大力推广应用新型智能农机装备,引导传统农业机械智能化改造,建设智慧农业应用基地2处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22.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强化电商赋能,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电商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资源高效配置的引擎作用,助推一二三产业联动,打造半岛地区农副产品电商运营的行业标杆。依托“电商青年俱乐部”,提升电商行业凝聚力,把我市电商行业做成“有力度、有高度、有温度”的特色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23.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引导,探索分行业分领域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责任单位:市工商联)建设推广国有资产大数据监管系统,实现国资监管数据实时在线采集报送,打造业务支撑有力、数据管理规范、运行安全有效的大数据监管体系。(责任单位:市国有资产投资服务中心)
(九)提升数字科创效能
24.数字科创。加大政策宣贯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争取创建各级各类创新平台至少3处。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推荐50家以上企业加入青岛研发云平台,实现综合覆盖率达80%以上。密集开展科创业务指导,力争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家。建设成果转化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示范平台,导入高校院所资源到线上,围绕成果转化开展服务,提升转化效率。(责任单位:市科协)调动企业开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应用创新的积极性,组织企业做好创新应用实验室及场景应用实验室申报工作。(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加强宣传工作,全面做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工作。(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四、实施数字基础设施提升行动
(十)推动高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5.高速通信基础设施。加快推动万兆无源光网络(10G-PON)规模部署,推进5G专网建设,完成青岛市下达的5G基站建设任务,稳步推进镇街5G信号基本覆盖。加快5G应用场景拓展和产业生态构建,推进5G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应用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十一)推动协调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26.能源融合基础设施。优化智慧电网,结合城市更新、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统筹开展城市配电网扩容和升级改造。统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加强公共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启用深圳路、体育中心公共充电桩,年内新增布局公共充电基础设施100个。(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
27.水务融合基础设施。依托农村供水信息化管理平台,深化水务管理一张网建设,将山洪灾害、河湖长制等数字系统纳入平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雨情、水情、工情、水资源等功能的信息化建设,增强水务数据对内支撑对外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五、实施数字生态建设提升行动
(十二)打造数据开放共享机制
28.优化数据汇聚共享。开展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县级节点建设,加快节点基础功能建设改造,推进统筹管理、数据目录、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数据服务、算力设施、标准规范、安全保障等一体化,完成国家数据直达基层试点建设任务。(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
(十三)打造数据应用服务生态
29.深化数据创新应用。围绕重大改革和重点任务,不断提升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持续组织开展大数据创新应用,推进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体系建设,力争打造不少于10个大数据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各部门,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30.开展数据资产评估。加快推进数据资产评估体系建设,构建数据资产评估服务生态。探索建立数据资产评估中心,培养数据资产评估人才,引导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主体开展数据资产评估,鼓励社会主体开放自有数据,丰富社会数据资源供给。(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昌阳集团)
六、实施综合保障能力提升行动
31.统筹推进。充分发挥数字莱西建设领导小组作用,强化数字莱西建设评估、督导、考核,确保任务落地见效。加强项目统筹,强化各级各部门信息化项目备案机制,统筹推进数字政府一体化规范建设。(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财政局,市政府有关部门,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32.人才保障。贯彻落实《莱西市新时代“莱聚英才”二十条措施》,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引进工作,构建多层次的专业化、产业化、数字化人才队伍。对符合条件的各类人才及时兑现住房补贴等奖补政策,引导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人才引进。优化升级人才配置网络平台,进一步丰富完善供需匹配等网络功能,推动数据要素与人才要素有机结合。(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3.要素保障。整合市本级信息化项目建设资金,按照“统筹规划、利旧复用、分级推进”的原则,着力保障基础平台建设资金。引入市场化机制,大力拓展投融资渠道,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数字莱西项目投融资、建设和运营,共享开发利用成果。强化重大数字化平台、项目建设能耗等要素保障。(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局)
34.安全保障。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强化密码商用应用,加强安全审查管理、评估和保密技术检查监管。坚决落实信创工作要求,严格信创产品采购管理,不断提高各类政务信息系统安全可控水平。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分级分类、风险评估、检测认证等制度,落实数据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公众数据安全意识,定期开展数据安全宣传教育。着力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建立数据安全工作推进、制度规范、技术防护、运行管理体系。(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办公室,市公安局、市政府办公室)
35.发展环境保障。深化“放管服”改革,梳理事项实施清单要素,持续优化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流程。完善数字化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行政审批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综合执法局)
36.宣传推广。广泛宣传数字化转型新理念、新做法,总结推广一批做法经验、典型模式,吸引各类企业和人才参与数字莱西建设。(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各部门,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