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第三周是我国第9届全民营养周。近日,市疾控中心相关专家深入中江县龙台镇宝顶村开展“全民营养周”进乡村宣传活动,向村民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特别针对夏季有毒蘑菇进行科普宣传,提醒村民不要随意采摘野生蘑菇,避免误食毒菌导致中毒。
“进入夏季,雨水充沛,是野生蘑菇生长的旺盛季节。一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据专家介绍,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无毒品种的野生蘑菇,仍然会有中毒的危险。
那么,误食毒蘑菇后会有什么严重后果?专家说,毒蘑菇所含毒素较为复杂,或因地区、季节、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各异,中毒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左右。误食毒蘑菇引发肝损害型中毒最为凶险,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精神症状。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方法和特定经验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是造成误食中毒的原因之一。不要尝试用听来的所谓的“民间偏方”去分辨毒蘑菇,因为很多方法都是讹传,没有科学依据。”专家提醒,避免毒蘑菇食物中毒,必须做到“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记者 肖盛雄)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