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如果要问哪个赛道最红火也竞争最激烈,云计算市场肯定是其中之一,作为各家大厂都不遗余力发力的赛道,云计算始终被大家关注,就在最近云计算的各种消息引发了整个市场的热议,一方面,阿里云出手引发了市场的价格战,另一方面,市场大幅度波动,腾讯跌出前三,运营商开始突飞猛进,很多人都在问云计算混战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阿里降价,腾讯落后,运营商狂飙的云市场
据中国经营报的报道,国际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下半年)跟踪》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下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188.4亿美元,增长24.5%。虽仍保持增长,但过去3年公有云客户缩减支出,云计算厂商缩减投资预算,使得增速低于此前预期的 30%。
值得注意的是,增长放缓之际,竞争并未放松。报告调研的厂商份额显示,IaaS+PaaS方面,阿里云、华为云、中国电信天翼云、腾讯云和AWS排名前五位,其份额分别为31.9%、12.1%、10.3%、9.9%、8.6%。IaaS则和IaaS+PaaS市场排位保持一致,五大厂商分别为32.6%、13.0%、11.8%、9.2%、7.9%。
其中,与2022年上半年相比,前五大厂商的份额与排名出现大幅变化。腾讯首次跌出前三,其IaaS+PaaS份额从11.1%减少到9.9%,排名从第二降至第四;取代其位置的华为云IaaS+PaaS市场份额从10.8%增加到12.1%,排名从第三升至第二;天翼云IaaS+PaaS市场份额从8.9%增加到10.3%,排名从第四升至第三;此外,阿里云市场份额排名虽然依旧保持第一,但其份额从 36.7%减到 31.9%。
Synergy Research Group发布的研报显示,2018年,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中,腾讯云拥有16.5%的市场份额,收入环比增速为34.3%,排在份额40.5%的阿里云之后,位列中国市场第二。
而就在前不久,三大运营商也无不展现出自己的野望,据界面新闻的报道2022年,三大运营商的云业务都取得了翻倍增长。财报显示,2022年中国移动云业务年营收达到503亿元,增速超过100%;中国电信天翼云收入达到579亿元,同比增长107.5%;联通云收入361亿元,同比增长121%。
不仅如此,运营商对云业务展现出了更多势在必得的野心。4月25日,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副总理吴世俊对媒体透露,移动云将在未来三年力争突破年营收1500亿元。4月28日,中国电信方面在数字中国云生态大会上进一步重申了天翼云的目标,将在2023年实现营收突破千亿元。
下半场发力云智一体
从诞生起,云计算一直被认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互联网企业们的“第二增长曲线”。
但是,受互联网增长红利见顶以及政策监管趋严的影响。从2021年开始,原本处在高速增长阶段的云服务商们纷纷陷入了增速放缓的阶段。从高峰时的超过50%的增速,一路跌至2022年的20%,甚至更低。
全球产业需求的消退,导致云计算行业增速失调。根据研究机构TrendForce今年2月的预警,Meta、微软、谷歌、亚马逊这四家云厂商的服务器采购量可能从年增6.9%放缓至4.4%。
不过,拐点很快到来。在ChatGPT出现后,即使行业需求放缓,国内外云服务商们也在积极将业务重心转移至AI领域。可见云服务商们逐渐从上半场的“求速度”转变为落地于产业深处,去寻求更高的价值增量。
随着第一波上云的完成,企业正在进入深度用云阶段。AI与云的结合不仅能够进一步降低企业上云的门槛,还能为企业实现业务深度的智能化。
根据Gartner《2022年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尽早采用复合型人工智能(AI)、决策智能等AI技术将给企业机构带来明显的竞争优势,缓解AI模型脆弱性引发的问题,有助于捕捉业务背景信息,推动价值实现。
在人工智能发展初期,云服务商内部,AI与云往往属于两个独立发展的体系,在云计算早期售卖存储等资源型产品为主的商业模式中,人工智能所发挥的价值也是极为有限的。
随着AI 新时代的到来,以ChatGPT、文心一言等为代表的AI模型正在成为云计算行业下半场的重要驱动力,在这样的趋势下,推动“云智一体”已经成为头部云服务商们的共识。
今年4月中旬,阿里云智能首席商业官蔡英华对外表示,算力的飞速发展使数字化成为确定,使智能化成为可能。未来阿里云将以云计算为基石,以AI为引擎,参与到从数字化迈向智能化的划时代变革中。
不过,有关“云智一体”的论述,最早其实是由百度提出的。2020年5月百度智能云发布了“云智一体”的战略,推出云智一体1.0架构。时隔一年,百度智能云升级为云智一体2.0,并在2022年9月升级为云智一体3.0。
与此同时,百度也是这一波“云智一体”趋势中,为数不多具备人工智能全栈布局的公司,其在芯片、框架、模型、应用四层都拥有领先自研产品,能够在着四层架构中实现端到端优化,大幅提升效率。因此,百度智能云也成为了国内第一个训练出大模型的云。
此外,2022年,在通过组织架构调整,腾讯CSIG也完成了云与AI的磨合,云智一体的战略逐渐清晰。
加大AI算力投入 智算中心建设加速推进
国内智能算力规模高速增长,对智能算力的需求逐渐成为主流。近年来,智能算力对于提升国家、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业界共识,伴随ChatGPT的诞生,建设智能算力的重要性再次被重申。
根据IDC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155.2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EFLOPS),2022年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268.0 EFLOPS,预计到2026年智能算力规模将进入每秒十万亿亿次浮点计算(ZFLOPS)级别,达到1271.4 EFLOPS,2021-2026年年复合增长率达52.3%。
目前,国家在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协调区域平衡化发展,推进集约化、绿色节能、安全稳定的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
2020年开始,各地方政府掀起了智算中心的建设热潮。据国家信息中心与相关部门联合发布的《智能计算中心创新发展指南》显示,目前全国有超过30个城市正在建设或提出建设智算中心。
根据IDC预测,2022年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将达74.6亿元,在公有云的版图中,AI公有云的增速始终保持上升态势。结合前文分析,我们认为以ChatGPT为代表的模式背后,其实是企业在成本、算力、场景、数据等多维度需求铸就的高门槛,因此,以AI能力带动底层云,促进云与AI深度融合已成为云计算厂商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从国内厂商动态来看,百度已率先迈出步伐。
从下游应用领域来看,互联网与信息服务业具备IT属性先天优势,自身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原生等新兴技术融合度较高,目前已基本实现云计算深化应用,云部署比例高达65%及以上,营收贡献占比达50%以上。在数字经济建设提速的大背景下,传统行业如政务、金融、工业、医疗、交通等加速渗透,近两年呈高增长态势,2021年上半年市场制造、医疗和能源行业增速均达 20%以上。
传统行业目前正处于通过组织、流程和业务的重塑,进行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变革节点,未来对于云化全生命周期方面有一定的需求缺口,是公有云未来持续发展中的坚实动力。
来源:蓝色起源Q,最话FunTalk,江瀚视野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