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煤炭学报大讲堂|对话袁亮院士——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思考


JCCS FORUM

我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发展目标要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为更好的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助力煤炭科技强国建设,【煤炭学报大讲堂】第31期将走进安徽理工大学,邀请袁亮院士于2023年4月22日(下周六)14:00-15:30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大家解读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思考”, 本次大讲堂还邀请了《煤炭学报》编委潘一山教授担任主持人,敬请期待!






01
主持人

《煤炭学报》编委 潘一山 教授
02
手机端观看方式

03
电脑端观看方式

1.电脑端登录微信,关注视频号,点击头像即可观看直播
2.寇享学术直播:
https://www.koushare.com/lives/room/753940 



主讲人

袁亮男,19606月生,安徽金寨人,中共党员,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煤炭开采及瓦斯治理专家,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主要奠基人安徽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安徽研究院院长、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淮南矿业集团公司总工程师、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院长、中国煤炭学会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中国专利金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及一等奖12项(均排名第一)、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安徽省突出贡献人才奖等奖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世界采矿大会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连续2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究方向

煤与瓦斯共采,煤共伴生资源精准开发,煤矿典型地质及动力灾害防控,工业粉尘防控与职业安全健康


主要成果

“九五”计划以来,主持完成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50余项,2010年以来主持参与中国工程院重大、重点咨询研究项目10余项,获批行业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开创性提出了卸压开采抽采瓦斯、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理论,开展了基于应力场、裂隙场、瓦斯场多场耦合基础研究,提出了煤与瓦斯共采“高位环形体”理论,取得了煤矿瓦斯治理理论重大突破。开发出煤矿瓦斯治理全套工艺技术,破解了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群安全开采重大难题,淮南矿区应用研究成果杜绝了瓦斯爆炸事故。主持编制中国首个《煤矿瓦斯治理总体方案》,在全国实施。研究成果在全国14个产煤省(区)、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等国推广应用。



主持人

潘一山,男,19645月生,辽宁丹东人,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大学党委书记,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杰出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动力灾害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防冲击地压专家委员会主任,Geohazard Mechanics》期刊主编。


研究方向

煤矿冲击地压发生理论、预测与防治技术装备


主要成果

1984年开始,一直从事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究。在冲击地压发生理论、防治技术装备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系统性、开创性成果。提出了冲击地压扰动响应失稳理论,先后攻克冲击地压治理、高瓦斯冲击地压治理和冲击地压巷道支护等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研发了冲击地压预测防治成套技术与装备、冲击地压瓦斯突出复合动力灾害一体化预测防治关键技术与装备、冲击地压吸能防冲支护技术与装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作为组长主持编制《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监管监察手册》在全国所有冲击地压矿井执行。授权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35件,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70余篇,其中3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主持及参与制定并发布6项冲击地压国家标准,独著102万字的《煤矿冲击地压》;担任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矿压与顶板组组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防冲击地压专家委员会主任,第四届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动力灾害预警与防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矿山冲击地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中国国家小组副主席。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编辑:赵泽维

审核:张晓宁



联系我们

联系人:郭晓炜
邮   箱:guoxiaowei@chinacs.org.cn
网   址:www.mtxb.com.cn

版权声明:本平台刊登的《煤炭学报》所有稿件均按照国家版权局有关规定支付了相应稿酬,《煤炭学报》享有稿件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本平台所使用的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