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县人民医院院长 刘星
一、出台背景
根据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做好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遴选推荐工作的通知》和省医改办《关于开展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通知》要求,鉴于我市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基础较好,已出台相关政策,我市成功入选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
为保证顺利推进我市基层卫生健康综合实验区建设相关工作,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东营市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为推动我县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开展,县卫健局牵头拟定了《广饶县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已通过协同办公系统广泛征求县直各部门单位意见建议,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并印发实施。
二、主要内容
《工作方案》主要包括:指导思路、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建设任务、进度安排和组织实施六部分内容。
三、总体目标
《工作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试验区在服务体系、服务功能、服务模式、首诊病种、队伍建设、体制创新等方面实现“求突破、走在前”,实现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落实到位、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优质高效、基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卫生健康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县域内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建立。
四、具体任务
《工作方案》的主要包含六项具体任务。在服务体系方面,一是因地制宜学习“三明经验”,建成保障有力、优质高效、连续协同、合理有序、富有活力的县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二是充分发挥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以及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等专业机构龙头作用,稳固优化乡村基层卫生网底。三是健全完善基层综合治理体系,加强乡镇(街道)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及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为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在服务功能方面,要做强总院,提高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救治能力。提升分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三年规划。强化村级,提高村级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质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着力提升首诊和健康管理功能,积极开展两院一体、老年护理等试点建设。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和达到推荐标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能力参照二级综合医院医疗水平建设和管理,其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建设特色科室,中心村卫生室、具有执业(助理)医师及达到诊所水平的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探索拓展与其服务能力相适应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心电图检查服务以及康复、理疗、家庭病床、居家养老、安宁疗护等服务。
在服务模式方面,全面推行新时代标准化全科服务流程,县域内形成融合公共卫生、电子病历等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档案,远程影像、心电、会诊等“互联网+健康”服务覆盖全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续约率、经家庭医生转诊率稳步提高。“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模式成熟优化,推动实现慢病患者全过程、全周期健康管理。
在首诊病种方面,研究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目录,首诊病种扩增至150种以上。其中一般村卫生室达到30种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村卫生室以及具有执业(助理)医师的村卫生室达到50种以上,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的乡镇卫生院达到100种以上,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和达到推荐标准的乡镇卫生院达到150种以上。
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强力推动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引进、激励保障、“县聘乡用”“乡聘村用”等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建立医共体编制池制度,落实医共体在人员招聘、岗位设置、职称聘任等方面的自主权。二是强化中医药人才配备和能力提升,不断提升县区公立中医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医师占比,加强村级中医医务人员配备。三是强化儿科、公共卫生等专业人才配备,努力培养具备医、防、管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四是加快推动乡村医生队伍医师化,做好乡村医生规范化培训工作。
在体制创新方面,细化、实化分级诊疗制度,充分发挥医保政策的“杠杆”作用,合理设定、适当拉大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的报销比例。完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财政补助方式,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实施医共体总院党委书记、院长目标年薪制,所需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支持结合扩增诊治病种和拓展服务功能,探索创新相关配套政策。
电话解答咨询渠道:0546—6458210;现场解答咨询渠道:广饶县卫生健康局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室,地址:广饶县乐安大街501号乐安大厦284室。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