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炜
数字乡村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涉农金融机构要主动思考如何通过金融场景建设,融入数字乡村建设进程,利用数字化手段为县域经济发展赋能。
重点涉农场景重“链条”。聚焦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保供领域,将龙头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园区管委会、专业市场等上下游各类主体纳入整体服务规划,通过企业金融服务平台、银企通、银企系统对接、线上融信等产品,将企业生产、流通各个环节有机粘合,构建全链条、一体化等金融服务场景。
乡村产业场景重“特色”。加强区域特色产品创新和推广,积极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农田水利、特色智慧畜牧等项目,加强与政府部门、龙头企业数据合作,引入全国农业大数据、地方特色涉农大数据,赋能涉农客户数字化经营。
乡村治理场景重“便利”。涉农金融机构要聚焦县域各类政务需求,通过自建、共建、他建多种形式,构建一体化政务移动服务平台,助力农村基层管理。要加快推动“三资”管理平台建设,利用惠民惠农“一卡通”做好惠农补贴发放,创新线上贷款,多场景协同助力政府履职效率快速提升。
乡村建设场景重“需求”。涉农金融机构可将乡村旅游场景作为切入点,满足乡村建设中农民增收、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的需求。通过建设智慧旅游场景,为县域居民经营的旅游业态和景点游客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县域个人场景重“服务”。涉农金融机构要主动推进掌银等平台进村入户。把掌银建设成县域居民获取金融服务的主要渠道。围绕县域居民存款、农贷等特色需求,让掌银乡村版更惠农惠民。要把金融服务主动与农户信息建档、信用村信用户的建立有机融合,推进金融服务深度嵌入县域居民的生产生活场景。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