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中,播下希望的种子——隆昌市多举措做好春耕备耕各项工作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人员和种植大户在黄家镇长螺村现场观摩无人机“飞防”

供销社工作人员向村民发放农资

一位村民走过储满水的囤水田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时节,隆昌市早谋划、早安排,在农资供应、技术培训、保水用水等方面层层抓好落实,做足春耕备耕各项工作,为新一年农业生产打牢基础。

农资供应充足 指导服务到位

春耕备耕,农资先行。

2月6日-7日,由隆昌市供销社组织的部分农资企业,带着种类多样、质量优良的农资产品来到响石镇、界市镇,为前来购买农资产品的群众提供更多选择。

工作人员针对购买农药、种子等农资产品的注意事项进行宣传,讲解农资产品的使用方法,并向群众发放薯类、玉米、水稻等农产品的施肥、种植宣传册。

为确保春耕备耕农资供应充足,隆昌市前期对农资需求和供应状况开展了调查,对化肥价格、库存量、销售量进行监测分析。截至目前,隆昌市储备水稻种子165吨、玉米种子140吨、化肥3260吨、农药38吨、农膜60吨,各类生产资料准备充足。

技术培训及时 稳产稳收在望

蓝天下,开满亮黄色花朵的成片油菜在阳光下苏醒,迎来了新的一天,也迎来了一批关心它们长势的人们。

2月14日,来自隆昌市各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人员以及部分种植大户,在黄家镇长螺村见识了无人机的“空中力量”。

油菜地里,技术人员将一袋袋防治油菜菌核病的多菌灵倒入桶里,按比例兑水,再搅拌均匀。“无人机机身上挂着一个正方形容器,一般用它来装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药剂。”一名无人机操作手说。

随后,载着多菌灵的8台无人机飞速转动“翅膀”,攒足动力,“嗡”地一声飞向天空,在离油菜地约3米的空中,将细密的水雾均匀喷洒在绿油油的油菜上。

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无人机的登场,无疑提高了防治效率,带来明显效果。

油菜作为隆昌市主要的小春作物,受到关注。“去年,我们扩种了2万亩油菜。”隆昌市农业农村局粮油股有关负责人表示,受天气影响,油菜长势可能比不上往年,但如果技术管理到位,保产量的目标不难实现。

保证油菜稳产稳收除了实施技防外,抓好人防也不容忽视。观摩完油菜的飞防后,大家前往响石镇锣鼓村听技术讲解。

从油菜生产技术到常见病虫害防治,从安全用药注意事项到油菜统防统治用药及防治方式,专业技术人员针对重点、要点作了细致讲解。

专业技术人员的到来让隆昌市润农粮油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严龙江喜出望外。 “前期,我们种了30亩油菜,但如何科学防治病虫害,还没有十足把握。这不,今天现场培训就讲到了我最关心的问题。”严龙江表示,他会将学到的知识传授给社员,希望今年油菜能大获丰收。

在听讲的队伍里,还有来自基层的农技人员。云顶镇农技人员易春贵表示,是否科学管理油菜直接关系到后期的产量,回去后,将积极推广油菜管理技术,组织农户认真学习、提高技术水平、扩大生产面积,帮助他们稳产稳收。

科学调水节水 不误生产灌溉

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保障。

初春的阳光将一块块囤水田照亮,如镜子般的水面倒映出蔚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田埂上,响石镇种植大户严龙江正安排专合社社员开口放水。

几天前,严龙江联系附近的排灌站,将3口囤水田储满了水。“这2万立方米水,可供目前和接下来大春作物的灌溉使用。”严龙江说。

2月5日至6月底,隆昌市启用石盘滩电站满负荷调水,确保每日提水21万立方米。根据全市整体调水、蓄水情况及农业生产时节,将集中在4月至5月,分批次供水到各镇(街道)。目前全市水库、储水塘(田)灌溉水量约1066万立方米。

与此同时,隆昌市积极争取统筹资金599.9万元,用于维修建设一批提灌站、深井、延伸管道、渠道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同时,加强推广、应用旱作农业综合技术,利用水稻结构调整项目资金采购种子463万元、“旱育保姆”29.9万元,指导各镇(街道)落实旱育秧、集中育秧7万亩。(黄宏 文/图)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