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点”的中国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工艺水平

  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制造的各类工程机械产品以各种行业“”的名号成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国产大吨位液压挖掘机”、“国产长臂架混凝土泵车”、“国产大吨位推土机”等让不少参观者驻足拍照留影,成为人气高的产品。
  
  即便冠上“”的名号,这些所谓自主研发的国产产品却仍然摆脱不了零配件依赖进口的现实,尤其是国内一些颇受市场青睐的明星工程机械产品,和大吨位、出口的产品,其核心零部件仍为进口,如发动机是美国的,液压泵是德国的,阀门同样采购自国外。
  
  核心零部件难以国产化,不仅意味着国内工程机械厂商受制于人,更意味着其整机成本虚高,面对巨大的成本下降空间而难以实现。
  
  虚高的整机成本
  
  据一些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我国工程机械产品中,零部件大致占到了整机成本的30%,核心零部件几乎全面依赖进口,包括液压、传动、控制系统和发动机等等,这也是国内历来对零配件不够重视,重主机、轻配套导致的后果,如果能够实现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那么整机成本将会大幅下降。
  
  对零配件的进口依赖,在像三一、中联这样的行业巨头中现象尤为严重,基本不会采用国产零配件。为确保产品性能,考虑到国产元件的可靠性还有待提升,与进口件相比仍有一些差距,为了不影响整机效果和美誉度,在出口产品这一块国内企业几乎完全摒弃国产件。
  
  目前国内机械产品中液压系统的进口依赖问题为突出,而且作为核心零部件,液压系统在整机重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分量。液压系统由油泵、油缸、马达、阀门、油箱等元件组成。目前,可以实现国产化的包括油箱、15吨以下的阀门和油泵;终端用的油缸和马达也已实现替代进口,但出口、30吨以上大吨位的要进口;此外,20吨以上的油泵90%都是进口,其中低压泵已经可以国产化,但柱塞泵等高压泵仍依赖进口。
  
  “差一点”的工艺水平
  
  为何国内工程机械零配件一直不受青睐,这与整个行业工艺水平是息息相关的。即使目前许多国产元件在技术上已经有了突破,但在工艺、材料、和热处理等方面与国外产品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在零配件的工艺水平上,许多工序看起来都是比进口产品差一点,但也就是这个差一点导致了产品标准与国外拉开了差距。在整个产品制造的过程中,技术、工艺、材料、工人操作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每个工序都有那么一点不到位,那么后出来的产品也就大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拿着*技术的图纸和设备,却达不到*水平的原因。
  
  无论是从基础制造水平、原材料标准还是细节操作上来看,差距还是很大的。拿45号钢做例子,国外的含钛量可以做到非常,但国内标准范围就比较大,在0.3%~0.48%之间,这就带来了稳定性差的问题,影响了热处理的效果,产品就会出现寿命短、可靠性差的问题。细节处理上,国内方面也不太注意清洁的问题,这也会导致液压系统元件的易损性。铸造工艺上,国内标准的宽泛也会导致一些元件铸造上的疏漏,会有一些沙眼、疏松的问题,给机器带来隐患,自然也达不到整机的要求
  
  因此,“差一点”的工艺水平导致了国内零配件与国外标准的差距,也就进一步造成了国内工程机械零配件严重依赖进口的现象,从而拉高了整机产品价格。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