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摄像机走向全屋智能,创米数联独立无望?


和华米科技、云米科技、石头科技等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小米生态链企业不同,智能家居品牌创米数联最终折戟创业板。


2022年12月,深交所官网披露的信息显示,创米数联向深交所提交了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文件。根据规定,深交所决定终止对创米数联的审核。


创米数联于2022年6月递交招股书,准备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一个月后,深交所向创米数联发出第一轮审核问询函,到了9月,因招股书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深交所要求其补充提交并予以中止审核,然而直至12月,创米数联及其保荐人均未回复问询函以及更新招股书,而是直接提交了撤回申请文件。


公开信息显示,创米数联成立于2014年4月,主营业务为智能家居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智能摄像机、智慧门、智能猫眼等,其中智能摄像机的销售额占比最高。截至2021年,创米数联旗下智能家居产品已进入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出货总量超过5500万台,用户总量超过1600万。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创米数联也面临着两条路:向左走,跟着小米苦练内功,赚辛苦钱,但同时也会遭遇一个终极难题——要跟小米走多远?而向右走则艰难很多,即离开舒适区,发展自有品牌,摆脱对小米的依赖。


此前,创米数联在小米的扶持下声名鹊起,但由于过度依赖小米,导致其一直难以独立发展,毛利率也远远低于竞争对手,尽管创米数联也在试图摆脱对小米的依赖,但就目前而言仍收效甚微。

年营收15亿,从智能摄像机走向全屋智能


公开资料显示,1975年,创米数联创始人李建新出生于江西,先后就读于南昌航空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他又在上海交通大学研修完成了EMBA课程。


在2014年创立创米数联之前,李建新曾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过,分别任职龙旗科技产品总监、Acer手机事业群高级总监等职务。他还曾为阿里巴巴、百度、 联想等互联网、IT和通讯品牌提供过合作与服务。


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创米数联营业收入分别为8.75亿元、11.24亿元和15.3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2.35%。


其中,智能摄像机占比近八成,在这款产品上,创米数联的市场占有率也非常可观。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中国家用摄像头出货量分别为4040万台、4650万台,预计未来五年的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为15.1%。


据招股书,2020-2021年创米数联智能家居摄像头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出货量分别为804万台、1028万台,市场占有率达到19.90%、22.11%。


不过,智能家居技术密集、更新换代迅速,不断推陈出新,满足新一代年轻用户的需求,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2019~2021年,创米数联智能摄像机营业收入分别为7.61亿、10.02亿和12.85亿,占比分别为86.96%、89.17%和83.88%,呈现下降趋势,这家企业正在逐步摆脱单品依赖。


2020年公司创米推出智慧门、智能门铃、智能猫眼等产品,丰富产品品类,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扩宽下游市场。


其中,智慧门深度融合门锁、图像、门铃、语音、通讯、供电、显示、中控等多个系统,形成了差异化的智能竞争优势。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创米数联在研项目包括支持蓝牙MESH设备接入的小米旗舰机蓝牙MESH网关项目、低功耗智能双向可视对讲AI门铃项目、新一代带屏3D结构光AI人脸解锁智慧门研发项目和全屋智能创米云平台1.0项目等。


对小米依赖严重 毛利率偏低


值得注意的是,创米数联对小米的依赖严重,这也是小米生态链企业的通病。


2019-2021 年,创米数联向小米集团进行的关联销售金额分别为 7.79 亿元、8.51 亿元和 9.16 亿元,占公司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89.09%、75.69% 和 59.79%,整体呈现较高的比例,但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创米数联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正在着力加大自有品牌的销售。


小米对于小米生态链企业而言,是一个又爱又恨的复杂角色。一方面,小米生态链企业在早期可以依靠小米的品牌、渠道等优势,快速将某一个品类打造成爆品;但另一方面,当这些小米生态链企业发展壮大之后,就会不满足于小米模式之下的低毛利,转而谋求建立自主品牌。


根据招股书披露,在与小米的分成模式下,公司能否取得分成利润取决于小米集团,对于分成模式的小米定制产品,其在小米集团的各种渠道实现对外最终销售后,小米集团再将其产生的利润按照双方约定比例分成。


数据显示,2019-2021 年,创米数联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15.50%、17.98% 及 19.75%,与萤石网络、美智光电、极米科技、石头科技等可比公司的毛利率水平相比,普遍较低,并且低于平均值。


创米数联解释称,公司毛利率低于可比公司,主要原因系公司产品结构、经营模式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有所不同。公司毛利率低于萤石网络,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公司小米模式收入占比较高,在与小米的分成模式下,部分利润被小米集团共享,因此毛利率较低。


另外,创米数联还与小米以及其它小米生态链企业存在着竞争关系。比如在智能摄像机产品上,小米集团除了向创米数联采购之外,还向天津华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摩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采购;比如在智能手表、扫地机器人产品上,小米品牌也拥有自己的产品。

创米数联没有护城河?


根据招股书,截至2021年年末,创米数联拥有境内专利共108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47项、外观设计专利48项。作为智能家居企业,发明专利占比仅仅12%,意味着创米数联的研发能力并不突出。


事实上,2019年至2021年,创米数联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993.70万元、5215.02万元和7880.76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57%、4.64%和5.14%,虽然呈现出逐年提升的态势,但相较于6.83%、7.61%和8.08%的行业平均值仍然差距明显。不仅如此,创米数联的研发费用率还远远低于竞争对手,同一时期,萤石网络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3.00%、13.89%和11.57%,石头科技分别为4.59%、5.80%和7.55%,相比之下创米数联的数据表现难言及格。


智能家居赛道是一条黄金赛道。全球市场调研机构IDC的跟踪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预计将突破2.6亿台,同比增长17.1%。该机构预计,未来智能家居市场将快速发展,2025年市场出货量有望接近5.4亿台,市场规模将突破8000亿元。


与此同时2022年中国市场的智能家居渗透率仅4.9%,而美国市场的智能家居渗透率已达32%,欧洲多国普及率也均超过20%,意味着智能家居在中国市场仍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在广阔的市场空间的诱惑下,智能家居领域的竞争正逐渐升温,创米数联当前面临的竞争环境不容乐观:不仅要直面来自美的、海信等传统家电企业的竞争,也要抵御来自华为等科技企业的冲击,此外,创米数联还要应对来自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的挑战。


随着智能家居赛道愈发拥挤,行业竞争必定会变得更加激烈,显然,对于研发能力孱弱以及产品结构单一的创米数联而言,扭转业绩颓势的困难程度不言而喻。


眼下,一场属于智能家居市场的竞速赛才刚刚吹响号角,可以预见的是,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的需求将不断涌现,如何丰富产品结构、提升研发和服务能力,并尽快补齐自有品牌缺失的短板,将是突出重围的关键,未来创米数联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来源:新浪科技,直通IPO,DoNews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