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解读《宜宾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一、起草背景

无废城市中的具体指固体废物。包括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危险废物;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秸秆、畜禽粪污、废弃农膜、农药包装废物等农业废弃物;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污水污泥、医疗废物等。无废城市不是指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所有固体废物完全资源化利用。2019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首次明确无废城市定义: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20211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十四五时期,推进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20224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的通知》(环办固体函〔2022164),我市正式入围国家十四五时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城市名单。这对于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守护一江清水重要指示以及我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目标

《实施方案》的出台为宜宾市固体废物管理提供纲领性指导,促进宜宾市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水平,打造宜人宜居宜宾。到2025年,建成聚焦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的集中收集、处置和利用管理体系,搭建数据完整、技术先进、多部门协同的信息管理平台,形成共融发展的固体废物处理空间布局。深耕无废理念,厚植无废文化,细琢无废细胞,全力打造无废宜宾样板。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生活垃圾焚烧能力占比达到65%以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和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进一步降低,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保持100%,降碳减污协同增效作用初步显现。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构建开放紧凑、蓝绿交织、山水城共融的空间格局,彰显长江生态第一城特色。

三、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包括总则、目标与指标、建设任务、保障措施和附件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了宜宾市无废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第二部分明确了无废城市的建设目标2025年底,宜宾市无废城市建设指标全面达标,四大体系建设日趋完善,解决固体废物管理及能力建设结构性难题,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从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置、保障能力、群众获得感等方面设置了50项具体指标。第三部分明确了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加快工业绿色升级推行农业绿色生产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强化三个能力建设推进重点领域工作六项主要任务。第四部分明确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资金保障、强化监督考核三方面保障措施。第五部分是附件包括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设指标体系、建设任务清单、建设项目清单、建设责任清单。

四、实施范围与时间

按照生态环境部《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宜宾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范围为宜宾市行政管辖三区七县(即翠屏区、叙州区、南溪区、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筠连县、珙县、兴文县、屏山县)。实施时间为2023年至2025年。

五、主要特点

《实施方案》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宜视察指示精神,结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要求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重大战略主要特点:一是首次将我市固体废物管理工作按照工业领域、农业领域、城乡生活领域统筹考虑,分别从固体废物的产生、收运、利用处置环节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设任务,在总结现状、查找问题、衔接规划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构建指标体系并设置目标,旨在实现各领域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二是充分考虑宜宾市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地理区位优势,因地制宜构建特色鲜明的宜宾模式。结合宜宾新能源动力电池、页岩气开发产业,补全升级产业链条,打造绿色发展创新高地;依托宜宾丰富竹资源禀赋,大力推动以竹代塑工程;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强化固废共管共治,守护好一江清水。

六、解读人信息

解读机构:市生态环境局

解读科室: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科

解读人及联系电话:彭伟;0831-2310697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