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记者 徐蔚冰

  “新基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在于优化产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经济预测研究室主任娄峰在1月8日举办的《新基建蓝皮书:中国新基建发展报告(2022)》研讨会上表示,认真探讨新基建的设计、实践及未来趋势,是为新时代我国提升新基建水平、搭建更完善的数字生态提供参考和借鉴和少走弯路的保证。

  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蓝皮书副主编顾伟忠提出,新基建将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

  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富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还能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倍增效应。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能建造、工业互联、智慧社区、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的转型实践和数字生态的营造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探索。新基建的适度超前建设,丰富了区域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实践,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新基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系统论述了“十四五”期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及新基建的乘数效应和外部效应,阐明了新基建具备数字赋能、需求牵引、创新驱动、协同融合、普惠共享、场景丰富等典型特征,并围绕数据开放共享的顶层设计、数据立法监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终端需求有效衔接、鼓励市场主体广泛参与、数据安全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2022年,国家在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发行等方面都包括了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公共性或者准公共性和社会资本共同推动新基建发展,我们应从投资角度更深刻地理解新基建的特点,把投资工作做得更加精准和透彻,使新基建的发展和投资可持续且具有相对稳定的回报,同时具备综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所副所长盛磊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新基建一头连着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一头连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是我国培育新动能、推动新发展、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的重要支撑。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忠奎指出,新基建将为促进“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政信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岳鹏围绕推动产业资源凝聚、培育现代服务生态环境、搭建新型投融资模式等方面介绍了联盟在推动和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丰富经验。岳鹏表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基建会更多地服务于地方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服务于商业体系、制造业发展。基于此,投融资模式也会更新,与传统基建相比,社会资本对新基建的参与度更高,转化成直接投资的比重更大。政信产业联盟将从顶层设计、专家团队服务咨询、项目实施、项目组织、融投资以及投后服务等为地方城投企业、上游技术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政信投资集团咨询业务部副总经理袁世喆则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视角阐述了新基建投资方向的评估与选择,并提出项目自平衡的逻辑。他表示新基建项目要想顺利落地需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自平衡。站在企业角度,袁世喆表示企业的核心是提高自己的运营能力,并给出建议,“同样的模式,选择自己运营能力最强、核心竞争力最高的项目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样的项目评价选择相对风险最小的投资模式,是最适合自己的一个投资项目选择。”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