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张煜
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及政信投资集团8日联合发布《新基建蓝皮书:中国新基建发展报告(2022)》指出,全球主要国家寄望于推动新基建来对抗经济放缓,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复苏,并通过积极布局新基建以寻求获得先发优势,因此新基建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拉动经济增长新亮点。
报告称,近年来,中国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显著提升,算力基础设施持续升级,融合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加速形成。数据显示,近70家中央企业超过700户的子企业在新基建领域加大布局,2021年的新基建投资超过4000亿元,“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项目1300多个,计划总投资超过10万亿元。
报告认为,新基建所蕴含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产业协同效应,为我国未来经济转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也为关键技术和关键产品的自我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伴随新基建的发展,需要解决新基建法治体系建设、发展条件支撑、网络安全防范和投融资机制建立等问题。
报告建议,推动新基建发展应着眼构筑我国竞争力根基,坚持项目建设和培育数字生态并举,面向重点行业积极推动示范应用,尽快形成持续投入和创新迭代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富强表示,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还能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倍增效应。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能建造、工业互联、智慧社区、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的转型实践和数字生态的营造,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探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指出,新基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十四五”期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具备数字赋能、需求牵引、创新驱动、协同融合、普惠共享、场景丰富等典型特征,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乘数效应和外部效应。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