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信托业正加快标准化、净值化转型,标品信托业务日益成为信托公司展业的重要方向。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登”)日前举办专题培训班,就宏观经济形势、权益及固收投资策略、风控运营体系、展业经验与启示等多个主题内容,信托、证券、基金、律师事务所等各领域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标品信托业务有望保持增长势头
中国信登信托登记数据显示,信托业存量标品信托产品的数量和规模在2022年前三季度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但新增标品信托数量和规模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2022年前三季度,全行业新发行标品信托产品的机构数量维持在55家左右,业务规模排名前5的机构集中度为七成,较上年初略有下降。在存量标品信托业务中,偏股型证券投资产品和偏债型证券投资产品的数量占比相对均衡,偏债型证券投资产品的规模占比达到70%以上且呈上升趋势。在新增标品信托业务中,偏债型证券投资产品的数量和规模占比达到70%以上且呈上升趋势。
对于标品信托发展的大环境,来自证券公司的相关专家对今年资本市场走势表示谨慎乐观。他们认为,结合国内外疫情走势、经济发展态势及政策调整等多方面因素,预计2023年我国GDP有望实现5%左右增长,权益投资市场也有望保持平稳发展,这对信托标品业务发展有一定支撑。其中,随着经济内生需求、防疫等多方面政策优化调整,消费服务将加快修复,基建仍将是稳增长重要抓手,房地产发展环境有望出现一定改善,高技术产业投资预计将保持较快增长。
专家认为,标品信托业务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信托业转型趋势的日渐明朗,信托公司开展标准化业务必要且必须,加之2023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平稳变化,信托业标品信托业务有望实现良好发展。
亟待加快专业能力建设
标品信托底层主要投资资本市场相关标的,研究、投资(投顾)、交易、风控、运管等领域都很专业,标品业务的竞争已非常激烈。在百花齐放的大资管格局下,信托公司可以积极发挥专业受托、资产配置等专业能力,率先走出来的机构将分到更多蛋糕。
与会的多位信托公司专家表示,各信托公司既应该遵循标准化业务发展的基本规律与要求,也应该根据自身资源与能力禀赋,走出自己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做到扬长避短。行业内相关头部信托公司发挥在证券投资专业受托方面的服务优势,通过夯实产品创设能力、投资研究能力、系统支撑能力、风控合规能力、运营管理能力等,已有力地构建起证券投资受托服务的良好生态服务体系。
除此之外,更多信托公司发挥资产配置等方面的优势,注重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联动,开展资产管理类标品信托业务。与会专家表示,在发展标品信托业务的过程中,除公司战略支持和业务链条协同外,需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投研体系是核心,要扎实打造专业化投研团队与投研体系;资产配置是抓手,要专注资产配置实践和基金筛选,可将大类资产配置研究能力作为核心抓手;信息系统是支撑,要打造投资运营全流程管理系统,强化系统支撑;绩效考核是保障,相对传统非标业务等,发展初期对标品业务条线或部门要有差异化的绩效考核机制。
此外,与会专家还介绍了标品信托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和运营管理体系,认为标品信托业务发展有赖于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与高效的运营管理体系的支撑。信托公司发展标品信托业务,应当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对非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进行转化运用,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积极关注各类不同风险之间的演化并予以积极应对。其中,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遵循制度建在流程上、流程建在系统上、系统建在数据上的原则。
中国信登助力行业转型发展
据了解,对于行业在基金筛选等方面的痛点,中国信登打造了面向信托行业基金投研工具——“信基通”,为信托公司免费提供基金投前研究、投中交易、投后流动性管理等服务,助力推动信托行业基金投研智能化、交易电子化,提升行业金融服务效率。
中国信登相关专家表示,将积极落实信托业务三分类改革要求,一方面积极优化信托业务系统功能,针对标品信托业务,计划调整相关登记要素与报送方式,初步考虑在内容上增加证券投资TOF标识和产品净值信息等要素;在报送方式上结合产品系列化、同质化、高频运作等特点,进一步简化报送方式,以更好提升报送效率。另一方面,积极跟踪监测标品业务发展态势,更好服务监管和服务行业。
还有信托公司表示,将在监管部门指导下,有机结合行业发展实际,科学地从战略定位、投研体系、信息系统等多维度出发,充分发挥信托制度、功能、架构优势,主动作为,积极推动公司转型发展。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