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2月3日从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主论坛上获悉,我国初步构建了较为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数超过4700家,覆盖芯片、算力、数据、平台、应用等各相关环节。星辰语音大模型支持中英双语及40种方言任意混说;政务、工业、教育等垂直领域专用大模型加快赋能经济社会的数智化转型;“星海”数据智能中台,形成了9万亿Tokens高质量数据集……透过大会展区可以看到,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在我国百花齐放。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在
当前,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三晋大地从乡村到城市全域发力,通过试点零碳社区、推动全民减排、强化市场机制,探索出一条符合地方实际的低碳发展路径。从乡村屋顶上的光伏电板到城市居民的“碳账本”,从绿色金融助力到自愿减排市场的创新探索,我省正以切实可行的实践勾画出一幅低碳发展的绿色图景。通过系统的政策推动与广泛的社会参与,不断将低碳理念化为实际行动,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生动样本。零碳社区 智慧降碳11月27日,记者走进长治市上党区荫城镇中村,看到屋顶上整齐排列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电池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问题受到关注。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会长王小康表示,现阶段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从生产到应用再到回收利用,已经实现全产业链的全球领先地位。未来,我国将面临动力电池大规模集中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潜力巨大。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472万辆,占汽车总保有量的7.18%,创历史新高。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1813.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73.35%。王小康预测,到2030年,我国动力
自动化生产与加工:智能分拣与分级:利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对农产品进行分拣和分级。例如,根据水果的大小、颜色、成熟度,以及蔬菜的形状、色泽等特征,自动将其分为不同等级,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一致性。自动化加工流程控制:通过传感器、控制系统与人工智能算法相结合,实现对农产品加工过程的精确控制。如在食品烘焙、腌制等加工环节,根据预设的参数和实时监测数据,自动调整温度、湿度、时间等加工条件,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质量检测与监控:实时质量监测:借助传感器和图像处理
价格走势部分农产品价格下跌:据海大集团 2024 年前三季度财报,由于饲料大宗原材料农产品价格下跌,导致饲料产品单价跟随下调 。如 2024 年 10 月 29 日至 12 月 2 日期间,据商务部监测,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连续 5 周下降,其中蔬菜降幅明显,30 种蔬菜在 11 月 26 日至 12 月 2 日期间比前一周下降 1.3%,西红柿、辣椒、生菜价格降幅居前,分别下降 8.8%、7.5% 和 7% ,同时,水产品、粮食、食用油的批发价格均有小幅回调.价格涨跌互现
以下是中小企业在先进装备制造的智改数转方面的一些特定支持政策:财政补贴与奖励改造项目补助:昆明市对纳入试点改造范围的中小企业,针对其数字化转型相关软件、云服务支出,以及网关、路由等必要的数据采集传输设备支出给予补助,补助标准不超过改造投入的 50%。其中,达到二级水平的企业,每家最高补助 20 万元;达到三级水平的企业,每家最高补助 40 万元;达到四级及以上水平的企业,每家最高补助 50 万元.示范标杆奖
昆明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适应高原环境的特殊技术研发昆明地处高原,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如高海拔、强紫外线、温差大等。昆明电力装备制造企业针对这些特点,研发出了一系列适应高原环境的特殊电力设备。例如,风力发电设备经过优化叶片设计、提高材料强度等处理,确保在高原强风、高海拔条件下稳定运行,为高原地区提供了清洁、可靠的电力供应。这些特殊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仅提升了电力设备的性能,还满足了高原地区对电力设备的特殊要求。二、智能电网技术
昆明,这座位于中国西南部的美丽城市,不仅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还在电力装备制造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高原特色与创新活力。近年来,昆明高原特色电力装备制造行业迅速崛起,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昆明高原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电力装备制造提供了天然的优势。这里的高海拔、强紫外线、温差大等特点,促使电力设备制造商不断研发适应高原环境的特殊技术和产品。例如,针对高原地区的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商们通过优化叶片设计、提高材料强度等
云南政府在先进装备制造的智改数转方面的专项财政补贴分配方式如下:基于项目类型分配智能化改造项目:对企业开展的智能化改造项目,如生产设备的智能化升级、自动化生产线的建设等,根据项目的设备投资额、技术水平、改造效果等因素给予相应补贴。通常设备投资达到一定规模,可按设备总投入的一定比例进行奖补,如盐都区对设备投资在 3000 万元、5000 万元、7000 万元以上的新招引项目,分别按 5%、6%、7% 比例奖补,最高不超过 500 万元 。数字化转型项目:针对企业实施的
云南政府对先进装备制造的智改数转有以下支持政策:项目示范与引导评选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遴选出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涵盖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涉及多种示范模式,以项目示范带动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构建智能制造系统.实施灯塔工程:聚焦支柱产业和新兴优势产业,实施以培育打造世界级 “灯塔工厂” 为重点的 “灯塔工程”,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培育一批引领智能制造发展方向的样板标杆工厂,带动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制造迈进.财政支持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于符合条件的先进装备制造企业
云南医药产业的智改数转案例众多,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一、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背景: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云南省的十户重点大型企业、云南省百强企业,也是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其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税及股票市值等指标连续多年稳居中国中医药行业首位。智改数转举措:云南白药集团致力于打造数字化驱动力,以客户为中心积极谋求数字化转型。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数字化新技术,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在制造方面,云南白药牙膏智能工厂实践了工业4.0,实现了智能制造
在传统医药行业中,药品品种多、成分复杂,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面临高要求、高成本和高人力,整体作业存在诸多瓶颈,亟待进行智能化产线升级。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医药产业的“智改数转”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智改数转”是指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以“机器换人、数据换脑”为出发点,以数字化技术创新为驱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全面升级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等各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对于医药产业而言,“智改数
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总体政策框架云南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2022-2024年)》和《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是两个重要的指导性文件。这些政策旨在发挥云南生物资源多样和富集的优势,顺应全球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新趋势,做强做大生物医药产业。二、具体政策支持创新引领: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吸引国内外生物医药高端创新要素集聚,促进技术创新、
随着人们对健康日益重视,云南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用“中、康、养、健、医、药、融”7个字概括了云南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优势,并围绕这7大核心要素推动布局,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健康产业体系。云南的生物医药产业具有显著的优势。省发展改革委、省科学技术厅联合印发的《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2022—2024年)》提出,将高标准建设60个“云药之乡”,并力争到2024年生物医药
以下是一些能够提高物流运输安全性的技术创新:一、物联网(IoT)技术实时货物监控通过在货物包装或运输工具(如车辆、集装箱)上安装物联网传感器,可以实时追踪货物的位置、状态和环境条件。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监测冷链运输中的货物温度,确保易腐食品、药品等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湿度传感器能防止货物受潮受损,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检测货物是否受到剧烈震动或碰撞,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使物流企业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设备状态监测物联网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运输车辆和物流设备的运行状况。在
以下是提高现代物流业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多种方法:一、基础设施建设与优化1. 交通设施改善加大对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例如,建设更多的高速公路和铁路专线,减少交通拥堵,提高货物运输的速度和准时性。对于港口,要不断升级装卸设备,拓宽航道,以适应大型船舶的停靠和货物的快速装卸。加强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枢纽建设。比如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使公路、铁路、航空运输能够实现无缝对接,方便货物的中转和联运,减少中转时间和损耗。2. 仓储设施升级建设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