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经济赋能先进装备制造业

    先进装备制造业是以国家重大发展需求与重大技术突破为基石,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发挥着重大引领与支撑作用的产业集合体,是体现国家和区域产业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当下先进装备制造业呈现出创新驱动、集群带动和数字赋能的态势,其拥有的规模效应、成本效应、集聚效应、知识溢出与创新效应,直接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发展。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度重视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把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作为落实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定位的关键途径。通过顶层设计,积极利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聚焦完

    285次 0条 2025-01-09
  • 智能制造转型的误区与正确路径

    在全球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智能制造转型已成为众多企业寻求突破与发展的关键路径。然而,在这场转型浪潮中,不少企业因陷入误区而步履维艰。深入剖析这些误区并探寻正确路径,对企业实现成功转型至关重要。一、智能制造转型的误区(一)盲目追求技术先进性许多企业认为,只要引入最先进的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就能实现智能制造转型。于是,在未充分考虑自身实际需求与应用场景的情况下,大量投入资金购买先进设备和技术,却忽视了技术与现有生产流程的适配性。例如,某传统制造企业,花费巨额

    366次 0条 2025-01-09
  • 工业母机的国产化率不足10%!奋起直追,挺起中国工业的钢铁脊梁

    工业母机,即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所以称为“母机”,工业母机是现代工业的“基石”。长期以来,我国高端机床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床生产和消费国。2022 年工业母机产值和消费额都占到全球的 32% 左右。我们是工业母机的消费大国,但不等于制造强国!另外一个事实是:国内高端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还是偏低,国产中高档数控系统的市场份额加起来不到 30%,高端数控系统的国产化率不足 10%。高端数控机床主要依赖德国、日本等国家,进口额常年居高不下。主要体现在技

    515次 0条 2025-01-09
  • 精益化理念不止是“省钱”哲学,用数字化眼光看待“精”和“益”

    精益化生产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其核心在于“精”和“益”:“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人力、物力;“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具有经济性。核心是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创造最大的客户价值。说直白一点就是既要省钱,又要质量高。国内企业对于精益化一直是奉为圭臬,的确精益化理念作为一种减少浪费、提高效率和优化生产流程的管理哲学,麦肯锡报告显示,采用数字化精益化生产的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0%-30%。精益化生产是制造业永恒的主题,但在数字化时代,精益化不再只是包含5S、西格玛、IE等

    396次 0条 2025-01-09
  • 5G到来,中小型工业企业应该如何才能向智能生产转型?

    广告
  • 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教融合培育工匠人才

    制造业若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峰,高素质人才便是那不可或缺的 “登山梯”。当下,产教融合作为人才培育的创新 “蹊径”,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制造业人才队伍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放眼全国各地,产业学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破土而出。这些学院由职业院校与当地行业领军的龙头制造企业强强联手、共同打造。课程体系宛如定制西装,精准贴合企业岗位实际需求,从基础理论知识的夯实到前沿技术应用的拓展,全方位覆盖。莘莘学子在校期间便有机会投身实际生产项目,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现 “知行合一”。以某

    631次 0条 2025-01-09
  • 绿色制造理念深入人心,环保举措重塑产业格局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觉醒与升温,绿色制造当之无愧地成为制造业迈向未来的关键 “指南针”,贯穿从原材料源头采购到产品末端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条,各环节都紧密围绕环保理念精耕细作。以某家喻户晓的知名家电制造商为例,在生产车间的屋顶,整齐排列的太阳能板熠熠生辉,它们承载着企业对清洁能源的追求,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满足了相当比例的生产用电需求,为节能减排立下汗马功劳。而在涂装这一关键工艺环节,水性涂料取代传统溶剂型涂料,大幅削减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降幅高达 80%,让车间空气愈

    399次 0条 2025-01-09
  • 个性化需求潮涌 中小企业如何加“数”跑

    洞察消费市场趋势,帮助工厂快速捕获市场新商机、精准开发新品;基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大模型等技术,提供“个性化印制”等服务,实现72小时定制履约;沉淀行业生产技术链路,围绕工艺单元匹配产能产线,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构建专业化的定制类目,推进实现非标品“规格类”定制;提供“小快轻准”、产销互联的柔性供应网络服务,实现从“找产品”到“找产能”“找服务”的业务拓展……随着消费生活和数字经济密切关联,消费者需求逐渐向多样化、个性化演进,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逐渐成为消费品生产企业比

    419次 0条 2025-01-09
  • 加快实数融合 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加速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系统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加快实数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在日前举办的“2024工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发布会”上,发布了《2024年工业互联网行业融合创新应用报告》以及“2024年工业数字化转型评价综合指数”等成果。数据显示,2024年

    675次 0条 2025-01-09
  • 三部门联合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 到2029年基本建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主体结构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的部署要求,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对于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目标,《指引》提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是数据基础制度和先进技术落地的重要载体。在数据流通利用方面,建成支持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保障数据安全自由流动的流通利用设施,形成协同联动、规模流通、高效利用、规范可信的数据流通利用公共服务体系。在算力底座方面,构建多元异构、

    454次 0条 2025-01-09
  • 汇通海量数据 惠及千行百业 慧见数字未来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提出推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基本格局,总体实现“汇通海量数据、惠及千行百业、慧见数字未来”的美好愿景。什么是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为什么要建设,建设的重点方向是什么?1月6日,国家数据局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数据基础设施每年将吸引直接投资约4000亿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近年

    619次 0条 2025-01-09
  • 近万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 工业互联网实现工业大类全覆盖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路径。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量质齐升,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为12755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9%。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动能加快发展,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向纵深推进,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力。数字化转型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等国家层面推动制造业

    339次 0条 2025-01-09
  • 能源材料市场:多品种价格呈现不同走势

    近期,能源材料市场价格走势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不同品种因其各自的供需、政策等因素影响,表现出不同的价格变化趋势。部分品种价格走势碳酸锂:2025 年碳酸锂价格有望迎来一定程度的回升。24H2 锂价磨底震荡,行业出清趋势明确,众多高成本项目减停产。25 年总供给预计 155 万吨 LCE,同比增长 18%,但行业存在补库空间,实际增速有望近 30%,供给过剩收窄,锂价中枢有望回归 8 - 8.5 万元。不过,根据当前开发项目规划,26 - 27 年可能仍存在供给过剩情况,供需格

    619次 0条 2025-01-08
  • 多方发力,共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迈向新阶段

    近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一系列政策与实践成果展现出该领域的蓬勃发展态势。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联合印发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为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系统化的实施框架。《指南》从制定转型规划、组织落地实施、开展成效评估、推进迭代优化 4 个方面提出了数字化转型路径,旨在充分激发制造业企业自身转型动能,系统性、渐进式推进数字化转型。在地方层面,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省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

    551次 0条 2025-01-08
  • 农业行业:现状、挑战与发展机遇并存

    近年来,我国农业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发展现状科技创新助力发展:农业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渐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传感器和云计算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种植、养殖和收割,农用无人机在植保、投饲、运输等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农业生产向优质、高效、绿色、安全方向转型,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受到更多关注,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同时,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休闲旅游等新兴产业蓬勃发

    547次 0条 202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