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团组审议讨论时,多次提到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命题,强调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我们要走科技创新的道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从最初的寥寥数人,到如今数百万人的研发大军;从简陋的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从制度上保障企业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承担重大科技项目。 “企业和企业家直面市场和产业竞争,是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变量与环节。”全国人大代表、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于旭波表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一体化融合。 “科技创新”是两会的热门话题。如何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于旭波尤为关注。“当前,我国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多由高校、科研院所或政府主导,企业在科
5 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 等未来产业。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的代表委员和业内人士表示,“具身智能” 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积极的政策信号,有望推动我国瞄准人工智能技术前沿,抢抓具身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关键期,培育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机器人实验室主任刘航欣说,具身智能不仅依赖计算和逻辑推理,还需通过感知、行动及环境反馈不断学习、适应并完成任务,从而提升自主性和现实应用能力。这
2025年全国两会为纺织行业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纺织业正站在绿色转型、智能化升级与全球化布局的十字路口。如何在政策红利与技术革命的双重驱动下实现创收增长?“两会”在政策与行业趋势方面的信息或许能为纺织企业提供破局思路。三大核心方向引领行业突围绿色转型:从被动合规到主动创收。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绿色低碳”列为重点任务,纺织业作为高能耗行业,需加速向循环经济转型。例如,推广再生涤纶、生物基纤维等环保材料,构建“碳中和工厂”及产品认证体系。政策层
制造业是山东经济的根基所在,也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赢得未来竞争优势的重中之重。山东产业基础厚实,一二三产业发展比较均衡。经过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转型,产业结构和层次不断优化提升。从“山东制造”到“山东智造”,从传统工业大省到现代工业强省,面对全球产业变革的浪潮,山东没有选择守成,而是勇敢地踏上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这是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是对传统制造业的全面升级,更是对未来产业格局的主动塑造。山东聚焦聚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这份决心和魄力,让人看到了发展
从中央政策到科技应用,乡村振兴的“新质生产力”如何改变你我生活?“2024年,中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3%,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大关!”这两个数字,不仅刷新了历史记录,更让无数人惊叹:在自然灾害频发、国际粮价波动的背景下,中国农业为何能交出这份“逆势增长”的答卷?今天,我们从政策、科技、产业三个维度,揭开这场农业革命的真相。政策护航,种粮更有底气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政策含金量十足。例如,全国推广的粮食完全成本保险,让山东种
国际铜夜盘收跌0.74%,沪铜收跌0.47%,沪铝收涨0.02%,沪锌收跌0.31%,沪铅收涨0.60%,沪镍收涨0.63%,沪锡收跌0.13%。氧化铝夜盘收跌0.71%。不锈钢夜盘收涨0.19%。本文源自金融界AI电报
转自:中国医药报□本报实习记者薛静文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医药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国药励展展览有限公司董事于清明建议,推动“人工智能+适老型”医疗器械创新,满足居家智慧养老需求。于清明代表提出,当前一些家用医疗器械在适老化设计、可及性、服务保障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存在老年人“不会用、用不起、用不好”现象。于清明代表呼吁,全链条支持适老型家用医疗器械、康复辅助设备产业创新,设立适老型医疗器械创新专项基金;对企业研发创新适老型医疗器械给予一定税收优惠;加速相关产品审评审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医药行业的政策调整引发广泛关注。报告明确将“优化药品集采政策”与“支持创新药发展”列为重点方向,通过强化质量评估、健全价格机制等举措,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这标志着我国医药政策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仿制药集采深化转向创新药生态构建,行业竞争格局与创新路径迎来深刻变革。集采政策转向“质量优先”,行业竞争格局重塑质量评估体系落地,打破“唯低价中标”模式相较于2024年“完善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的表述,2025年报告新增“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
未来五年农业发展有以下趋势:一、经营模式规模化与资本化:大量资本将进入农业领域,推动土地集中进行规模化种植,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专业化与职业化:农民将逐渐成为一种职业,“新农人”群体不断壮大,他们具备新思维、新技术,更擅长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二、技术应用智能化与数字化:智慧农业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中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更加广泛,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