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精准严格规范把审计后半篇文章做实做好做到位——关于东营市2021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的解读

2022年12月8日,受市政府委托,市审计局局长魏光青向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作了《关于东营市2021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为进一步了解此次整改报告的有关情况,记者采访了市审计局负责该项工作的有关同志。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今年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的部署推进情况和总体成效。

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市委书记、市委审计委员会主任杨国强多次对审计整改工作提出要求,强调要加强审计整改结果运用,坚决杜绝敷衍整改、虚假整改、拒不整改等行为,防止出现“破窗效应”和“稻草人效应”。10月11日,市政府召开全市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会议,要求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要求、压实工作责任,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市政府办公室向5个县区人民政府、2个市属功能区和15个市直部门单位印发整改通知、问题清单,对整改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并进行跟踪督促检查。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认真执行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有关审议意见,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作为改进政府工作、提升治理能力、促进东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整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的116个问题,已整改112个,其余4个方面的问题正在积极推进。通过整改,追缴资金1.32亿元、归还原渠道资金4444.56万元、统筹盘活存量资金1.79亿元、促进资金拨付到位18.83亿元,制定完善制度办法29项。

记者:审计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是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是做实审计后半篇文章的关键一步请问,今年审计机关在推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脉络,就是要解决问题,防止问题再次发生,防患于未然。发现问题是审计监督的出发点,解决问题是审计监督的落脚点。在工作中,我们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抓实抓好审计整改工作。

一是压实整改责任,在“督促检查”上发力。按照全市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会议要求,被审计单位积极履行整改主体责任,各县区政府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市直主管部门落实审计整改的监督管理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带头领责担责、推动落实,及时解决整改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审计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到5个县区督导检查审计整改工作,对已整改问题,核实整改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对未整改到位的问题,督促限期完成。

二是实行清单管理,在“全面精准”上发力。严格落实市委审计委员会《关于加强审计整改落实工作的意见》,将编制问题清单作为审计整改的龙头和起点,实行问题清单、台账管理制度,按项逐条跟踪检查整改情况,对账销号,对整改不力的部门单位发函督办,确保整改问题实事求是、全面精准。这一模式被省审计厅确定为全省审计系统2022年重点改革创新事项。

三是强化考核问效,在“严格规范”上发力。市委考核办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2022年度县区、功能区和市直部门单位综合考核,以考核为抓手推动审计整改走深走实。会同市纪委监委机关、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经责审计整改情况开展联合督查,促进5个单位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和相关工作规范24个,3个单位实现审计整改“清零”。在认真贯彻落实纪检监察机关与审计机关协作配合机制的基础上,推动将审计整改纳入市委2022-2026年巡察工作规划。深化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同的做法,得到省委审计办、省审计厅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记者: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强化问题整改,管好用好财政性资金,节用裕民,稳住经济大盘。请问,从审计整改情况看,审计机关为提高我市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做了哪些工作?

答:在经济面临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形势复杂的情况下,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压舱石”作用,意义重大。今年以来,我们依托东营智慧审计平台,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主责主业,发挥“数据中心组+多个现场审计组”协同作战优势,推行业务主审和数据主审“双主审”模式,制定印发了《东营市审计局关于加强审计监督服务保障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通知》,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努力做到公共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充分发挥了审计宏观调控“工具箱”作用。一是严格支出关,让资金用在“刀刃”上。从根上抓起,关注预算编制、预算管理等情况,发现部门单位支出标准与预算编制脱节、未根据疫情等形势变化合理确定支出规模、预算编制不严格不细化、预算执行率低等问题,如30个部门单位的57个项目预算执行率低于50%,已督促指导部门单位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对执行的控制;又如89个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不够准确,未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已督促部门单位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逐个项目细化支出标准。二是算好统筹账,让存量资金不再“沉睡”。一直以来,我们高度关注存量资金盘活问题,避免资金“趴窝睡觉”。今年的审计聚焦财政资源统筹这个重点,深入揭示了部门单位收入统筹管理不到位、部分财政资金未盘活使用等问题。如发现结转两年以上账面闲置资金382.38万元、19项直达资金结存在部门单位2452.58万元,已督促将闲置资金全部上缴国库,直达资金已支付2401.12万元、其余51.46万元收回统筹使用。三是织牢安全网,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稳住经济大盘必须守好安全底线,今年我们盯紧资金拨付、政府专项债券管理、重点专项资金使用等领域加大审计力度,揭示资金低效无效、闲置浪费等突出问题,既推动问题隐患立行立除,又力促潜在风险未雨绸缪,做到防患未然堵漏洞。对3个部门单位未及时支付工程款、1个部门单位多支付服务费、1个项目超进度拨付工程款、2项债券资金拨付不及时等问题,通过督促整改,相关部门单位压实责任,加强资金管理和审核,防范债务风险,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从今年审计查出问题总体整改情况看,有关部门单位采取收缴或追回财政资金、盘活闲置或存量资金等方式推进问题整改,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并建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9项,有力推动了标本兼治。

记者:我们注意到,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反映了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底数不清、未经审批出租出借资产等问题。请问,我市在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审计监督方面重点关注什么整改成效有哪些?

答: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是发展之基、民生之本,新修订的审计法也对国有资产审计作出安排,今年以来,我们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加大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审计监督力度,让国有资产“家底”更实、国有资源“成色”更足。一是聚焦规范管理,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审计。本着优化配置、合理规范、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原则,在2021年度预算执行审计中,重点关注了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以国有资产在建工程、资产配置、对外出租、处置情况为抓手,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审计力度,提升资产使用绩效,查出行政事业资产底数不清、公物仓管理不到位、已完工工程未及时转资、房租收入未及时缴库等问题16个,促进相关部门单位加强资产“一物一卡”管理,提升资产管理信息化、动态化水平,合理统筹资产配置,充分发挥政府公物仓作用,有关主管部门印发《关于解决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历史遗留问题的通知》,解决单位存在的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等问题。二是聚焦生态保护,加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监督。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东营视察,强调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全市审计机关围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把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作为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生态环保和“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审计、水资源保护利用情况审计,重点审计了水资源、土地资源、植物资源、旅游资源管理保护及国有资产收益情况,查出构物侵占河道、旅游设施利用率不高、应征未征税费等问题26个,促进相关部门单位印发《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工作网格化管理指导意见》《再生水纳入区域水资源统一配置规划》《关于开展深度节水控水推进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强对全市水资源的统一配置和管理,并追征税费1.26亿元。三是聚焦保值增值,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今年下半年,按照市委审计委员会会议要求,为摸清市属国有企业资产存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情况,对6家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使用情况开展审计调查,重点关注资产管理使用、对外投资、国有资产安全等方面的情况,及时揭示财政金融、国有资产等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风险和问题,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民生无小事民生政策、社会救助备受社会关注。请问,对于今年相关问题的整改,您认为在哪些方面成效比较明显?

答:多年来,我们审计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看好和推动用好民生资金作为审计最大的为民情怀。在当前疫情形势下,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一定影响,全力以赴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尤其重要。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坚持群众路线,有效发挥东营审计“红立方”党建品牌凝心聚力作用,将支部建在民生审计项目一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深化审计监督,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答好疫情下的民生考卷,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先后开展了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市级粮食购销领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审计,发现救助政策落实、储备粮收购、网格员队伍建设、工程建设及项目资金管理等方面问题29个。如针对疫情给一些困难群众生活造成的影响,自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对东营市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分配管理使用及相关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审计,审计表明,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水平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同时,审计也揭示了民生政策落实、民生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如,救助补贴发放不及时,应享未享救助待遇,流浪乞讨人员未及时得到有效安置,未按规定比例配备护理人员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压实项目和资金管理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着力增强惠民政策的连续性和协调性等审计建议。我们坚决做好民生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通过整改,推动27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救助范围,10名流浪乞讨人员办理了转移安置手续,7人违规重复享受救助资金4.7万元已全部追回。深入分析资金监管不到位问题原因,推动相关部门出台《进一步加强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管理监督工作实施细则》,强化社会救助资金绩效管理。目前,通过审计机关的督促整改,各级各部门的协同整改,民生领域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已取得良好成效。

记者:整改报告反映,还有少部分问题尚未完全整改到位,请问后续将如何处理?

答:主要是往来款长期挂账未清理、平台数据支撑不到位、多计工程结算价款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整改,有些事项尚需一定时间,正在有序推进,有关部门单位也已作出安排和承诺。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审计监督力度的同时持续深入抓好审计查出问题的督促整改工作,进一步完善审计整改工作机制,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审计委员会关于审计整改工作的有关要求,加强审计与纪检监察等部门单位有机贯通和协作配合,推动未整改问题收尾清零力争交出一份审计“后半篇”文章的满意答卷。同时,加大审计整改结果公开力度,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为建设高平现代化强市贡献审计力量。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