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11月29日讯 (记者 李林) 科技创新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威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日前,我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昨日,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科技局副局长赵静、市财政局副局长于军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2020年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330个
《关于加快科技创新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我市科技创新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确定了更为明确目标:到2020年,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2.8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左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50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330个。
针对我市当前产业集群发展的创新要素聚集不足、共性技术培育不够、支撑能力不强等问题,《意见》指出,市科技局将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储备、开展技术创新路线图深度规划等方面加大对产业集群的支持引导力度。
《意见》还从发挥县域的创新积极性、协同性出发,提出运用奖补资金、考核评价等手段,加强对县域创新的支持、督导力度,支持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和创新型乡镇,支持把高新区、农高区、农业科技园区打造成经略海洋、乡村振兴、县域发展的“主战场”。
在科技企业培育方面,《意见》提出,我市将实施“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按照“科技型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梯次搞好培育计划,开展“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建立技术研发和服务机构(岗位)、培育千名科技特派员服务千企,加大知识产权与金融结合政策的突破,支持企业升级壮大。
《意见》还聚焦创新服务供给,认为政府应突出其在科研管理中的公益性功能定位,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专业人才、政策支持与保障的支撑体系,培育科技企业家、科技特派员、技术经纪人等队伍,建设好升级版双创载体,完善和落实好科技创新券、企业研发补助等普惠政策,在提高创新资源共享共用力度和效率等方面发力,帮助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降低成本。
绘制县域创新发展“路线图”
在新闻发布会上,市科技局副局长赵静对《关于加快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内容进行了解读。
《实施意见》提出,到“十三五”末,县域科技创新发展环境将显著改善,科技管理能力显著提高,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明显增强,1-2个区市跻身国家创新型县(市),各区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的数量比“十二五”翻一番。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实施意见》具体明确了14项重点任务。在强化全域统筹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将千里海岸线打造成以海洋特色为核心的全产业创新链、以科技资源融通为路径的协同创新链、以科技型园区为纽带的区域创新链,构建3条创新创业聚集带,实施高新区和农业科技园区提升计划,对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创新型乡镇以及高新区、农高区、农业科技园区的,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给予奖励。
针对县域科技资金短缺、投入动力不足等问题,《实施意见》提出,按照县域科技创新评价结果,采用因素分配法,把一定比例的市级科技资金切块分配到区市,由其统筹用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对引进高校院所先行投入资金建设科技创新园区、工业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专业机构等,经考核评估后给予奖补。
《实施意见》提出,支持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细分领域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实现抱团发展;实施特色农业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工程,发展“农业+”;支持建设一批星创天地、农科驿站,搭建起草根双创平台;支持举办、承办国内外知名的技术创新论坛、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活动周等双创活动,吸引技术、人才落地;引导县域参与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枢纽城市,实现高层次技术转移转化机构、技术市场登记和服务机构在县域的全覆盖。
此外,针对县域缺技术、缺专业人才、缺科技智囊等问题,《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县域科技特派员将达到千人规模。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