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秀东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雁栖湖基础制造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国产新能源汽车可否弯道超车,在世界汽车市场拥有重要席位。
第一个方面,从新能源汽车取得的主要成绩来看,近10年以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取得了快速发展。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约为1.3万辆,到2021年销售量就达到了350多万辆,涨幅超过了270多倍,产销量连续7年居全球的首位。这一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量突破了1600万辆,中国就占据了一半左右。2021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占全球的1/3,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出口大国。
十年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尚未突破1%,如今已达到了约20%。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强国,基本实现了弯道超车。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其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比亚迪的销量已经超过了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冠军。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在全球销售出了64.1万辆汽车,同比增长高达300%以上。
第二个方面,从弯道超车的必要性和意义来讲,我国之所以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置于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基于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工业自主能源安全,还有降低碳排放等多方面考量。从经济发展空间自主的角度,作为万亿级的汽车市场,汽车行业无论是在过去还是今后,都将是重要的经济支柱。在传统的燃油汽车工业体系中,因为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在产业链的核心价值环节,尤其是在发动机方面,落后于外资的品牌。而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发展的重要机遇,作为一个全新的产业赛道,将形成整车制造与核心零部件共同发展的新型的产业格局。我们的自主新能源品牌可以抛开上百年的差距,和世界的著名车企站在同一起跑线,甚至在很多领域处于领先,实现弯道超车。
从能源安全的角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的能源体系,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助于改变我国能源长期过度依赖石油进口的局面,以电代油也是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长期趋势。加快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发展速度,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减少石油的消耗,成为我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措施。
从降低碳排放的角度,双碳是我们国家提出的重要的战略目标,由此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交通运输业是资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占到我国排放总量的10%以上,特别是公路运输又占到了全国交通运输碳排污碳排放总量的85%以上。在此背景下实现双碳的战略目标。汽车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升级就势在必行。所以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双碳目标的达成,势不可挡。
第三个方面,从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和优势上讲。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数量只占到了传统燃油汽车的20%左右,其中电池、电机、电控“三电”零部件是核心价值所在。这就意味着传统燃油汽车中的外资发动机的优势不再明显,使得我国汽车工业实现弯道超车成为可能。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还有以下的一些优势。首先就是政策优势。十年以来,我国强化顶层设计和创新驱动,国家先后进行了两轮规划,从顶层设计上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累计出台了300多项发展新能源的汽车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完善的科技产业财税等支持政策,为新能源汽车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第二个优势就是市场优势,我国有着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连续十年保持了产销量世界第一。目前我国汽车市场呈现了消费升级的态势,年轻的消费群体对新技术新产品接受程度高,尤其是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有很大的发展的潜力。我国虽然是汽车的产销大国,但人均汽车拥有量比起国外来还有较大的差距,所以这也意味着我国汽车发展的空间还是比较巨大的,尤其是新能源汽车。
第三个优势就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优势。中国具备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拥有整车到关键零部件、生产设备、基础材料等全产业配套的协作生产能力,同时成本也占据优势。在最核心的零部件领域电池领域,我国的宁德时代自2017年以来一直就稳坐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头把交椅,比亚迪的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提升。在全球排名前10的动力电池企业中,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
我国还有着比较完备的产业配套支撑体系,累计建成了398万个充电桩,1001625座换电站,形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充换电网络,建成了5级基站,近200多万个,换电模式应用,燃料电池示范,道路测试示范等深入推进。
除了产业配套比较完整,国内也在大力培育打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集群,像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很多地方都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集群。这个集群的优势可以降低物流制造成本,形成相互协作的网络。从以电池为例去测算,中国纯电车型的续航价格比约为1万人民币,能达到21公里,而国际车型的续航价格1万元人民币才达到11公里,所以成本的优势比较明显。
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当然也存在着一些短板和问题。第一个问题,未来面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在了前列,但外资品牌也在发力,将来新能源汽车竞争将会进入激烈期。像美、日、德等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维持强国的传统地位,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国家政策,扶持本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存在的一些短板还需要补足,像续航总体上还是比较短,进行长途旅行面临着挑战。第二个充电时间长的问题,部分城市公共的充电桩还比较少。
第三个问题,二手车的保值率比较低。比较突出的还是在产业链技术等方面,与国际水平还有差距。像在芯片、高速轴承、高端材料、毫米波雷达、软件传感器以及电驱智能控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卡脖子的现象。中国的车企走向世界,强调技术,强调迭代的速度,这是优势,但是也容易忽略售后服务。在国际市场上,售后服务与质量同等重要。所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走向国际,未来的售后服务与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第五个方面就是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做一下展望。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正处在加速发展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自主品牌在向上突破,影响力越来越大。第二是电动化趋势加速。第三是智能驾驶商业化应用进一步得到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从颠覆性跨越性的上半场,进入逐渐成熟稳定的下半场。国内的自主品牌在电动化智能驾驶领域具有优势,未来有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25年,欧洲销售的中国制造汽车将有望达到80万辆的关口,其中绝大部分是纯电动车。根据普华永道的分析,在中国制造的潜在的80万辆汽车中,约有33万辆来自特斯拉、宝马和雷诺等跨国汽车公司。这些汽车公司目前都在中国设有工厂,同时制造电动车型,其他更大多数都来自中国的汽车品牌。
站在新发展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样继续需要国家产业发展的持续的指引,未来建议仍需尽快出台汽车产业低碳发展的路线图,进一步明确汽车实现双态目标的时间表实施路径和核算边界等。
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进一步的弯道超车,必须是全产业链核心技术与国际化等方面全面的超越。
如果不解决供应链产业链的安全和技术问题,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规模优势就很难保持持续性,所以应该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形成产业的共同体,来应对和化解短板问题和挑战,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布局全球化。新能源汽车的品牌打造也非常重要,一定要有全新的、全球的品牌,同时要注重标准的引领。
如今中国车企开始积极地走出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布局德国、日本、美国这些曾经传统汽车强国。中国新能源汽车基本实现了弯道超车,未来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