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数字经济正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一批兼具实体基因和数字技术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应运而生。
近日,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发布了“2022新型实体企业100强”及发展报告,国家电网、京东、华为位居前三。一同上榜的还有京东方、工业富联、海尔智家、比亚迪、美的、小米、科大讯飞等企业,既有信创、新能源、先进制造业等新兴产业,也有从传统行业中数字化转型升级而来的领先企业。
制造业是主阵地
新型实体企业是指由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的企业类别,这类企业既属于实体产业,又服务于实体产业,起到加速实体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可及性的作用,以“实体性”“科技性”“生态普惠性”为主要特征。
作为新型实体企业的缩影,中国企业评价协会秘书长刘李佳介绍了2022新型实体企业TOP100整体情况。
刘李佳表示,百强企业综合实力强,具备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潜质。与2021年相比,2022新型实体企业100强榜单变化率45%。榜单变化原因在于:一是供应链数字化赋能得分促使一批企业提升排名;二是新入围一批数字化成效较高的央企及地方国企,使得榜单结构调整。
与相关榜单对比,2022新型实体企业100强中,有32家企业进入了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有45家企业进入了2021年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表明新型实体企业100强企业平均规模较大,营业收入居于中上水平,综合实力强劲;百强企业中的55家民营企业,有21家企业进入了202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排行榜。
新型实体企业形态模式符合“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特征,多数跨入“三新经济”的行列。百强企业中,有72家新经济企业,其中54家入围新经济500强。从行业分布来看,以制造业为主,信息服务业为辅。2022新型实体企业100强中,制造业企业60家,其中,先进制造业有36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7家,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企业5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家,采矿业和农林牧渔业各2家。
新型实体企业成促进数实融合创新关键力量
根据中国企业评价协会的统计数据,新型实体企业是促进数实融合创新的关键力量。百强企业中,超过六成属于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物流等数字化效率提升的新兴产业,三成属于传统实体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产业数字化占比超过九成,只有8家企业隶属于数字产业化企业。
百强企业2021年总研发投入6481亿元、新增发明专利5.6万件,呈现科技创新和产出“双高”的特点;研发人员占比平均值26%,高于A股上市公司的均值17%。以上榜企业华为为例,华为在2021年的研发费用支出为1427亿元,约占全年收入的22.4%。
在自身科技创新的同时,新型实体企业还对外输出数字技术服务,成为助力千行百业生产工艺升级、经营效率提升的“数字底座”。从供应链赋能来看,65家企业承担起供应链数字化服务商角色,发挥出数字基础设施的作用;其中,95%的企业运用了智慧供应链平台;有89%的企业为自身所在供应链内部提供了智慧供应链服务,有20%的企业也在为更多的外部供应链提供服务和应用方案。从新型实体企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智慧供应链外部服务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新型实体企业的“生态普惠性”,不仅惠及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也体现在社会价值创造上,是稳就业、惠民生的重要支撑。百强2021年雇佣员工总数1045万人,共发放薪酬1.9万亿元,人均年薪超过18万元,正是对充分、高质量就业的生动实践;百强多为纳税大户,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2021年纳税总额9300亿元,这一数字与其1.1万亿元的净利润总额相比,占到近85%;此外,有97家发布了CSR或ESG报告。
从所有制来看,民营企业与国资企业相得益彰,共同发挥出重要作用。2022新型实体企业100强中,民营企业55家,国资企业45家(包括中央企业20家),二者占比与中国企业500强基本接近,而新经济500强中民营企业占比较高,达到84%。
从区域分布来看,2022新型实体企业100强集中分布在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这三大城市群共计占比78%。分省份来看,新型实体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省份(或直辖市),北京市和广东省上榜企业数量合计超过半数,有57家;从城市分布上看,一线城市的新型实体企业数量领先,其中,北京以34家上榜企业一骑绝尘,深圳以13家位居第二,两城在百强中共占了47家,其后分别为上海和杭州,都有7家企业上榜,广州6家企业上榜。
“总体来看,新型实体企业百强具有较大的规模和影响力,在科技创新、生态赋能和社会责任等方面,承担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刘李佳表示。
来源 | 中国工业报
责编 | 云隐
商务 | 陈老师 13883430755(微信同)
联系邮箱 | 1179400307@qq.com
版权声明 | 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疑问,请后台留言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