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全省一流的乡村振兴典范——解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

核心提示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农稳粮安、业兴民富、和美宜居的现代农业强市。

目标定位

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扎实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切实稳住农业“基本盘”,守牢三农“压舱石”,全力推动德阳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面建设富有德阳特色、全省一流的乡村振兴典范,聚力实现“两个高于”、打造“三个示范”,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1个、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4个、国省乡村振兴示范镇村100个以上,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国、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德阳经验。

——实现“两个高于”。到202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30亿元以上,总量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万元以上,总量稳居全省前三;两项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打造“三个示范”。打造现代农业西部示范,粮油高产增产、农机化率持续领跑全省,农业数字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全面建成;打造改革创新四川示范,强农惠农兴农政策赋能增效,集体经济蓄势突破,城乡互动融合、共同繁荣,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充足;打造和美乡村德阳示范,五网建设纵深推进,人居环境持续扮靓,村美人和、形神兼备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成势见效。

工作措施

(一)实施五大工程,聚力打造西部一流现代农业发展强市

一是实施天府粮仓建设工程,重点培育旌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中江粮食生猪现代农业园区等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现代农业园区,推进旌阳区、罗江区国家级杂交油菜制种大县建设,支持罗江区打造“种子芯谷”,培育国、省现代农业园区10个以上。

二是实施产业融合发展工程,围绕五大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加销全面贯通、农文旅深度融合,加快培育绵竹玫瑰小镇、什邡雪茄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打造一批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实施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形成“多级联动”发展格局,推动服务资源高效整合,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四是实施农机装备提质工程,建设全域智慧农机应用示范市和数字农业先行示范区,加快建设德阳中欧特色(农机)智造装备产业园,支持中江建设丘陵山地通用动力机械创制示范基地,推进仓储保鲜设施建设,力争在农业装备机械化、智慧化、数字化、无人化上引领全省、形成典范。

五是实施农业品牌打造工程,着力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农业品牌体系,推动一批优质粮油产品纳入全省“天府粮仓”农业品牌,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品牌推介、拓宽销售渠道。

(二)深化六项改革,聚力创造全省领先农业农村改革经验

一是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加快发展区域中心镇、中心村,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构建多元主体的县域乡村富民产业,形成以城带乡、全面融合、共同富裕的发展新格局。

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罗江区金山镇、中江县仓山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

三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继承和有偿退出等机制,推进德阳市“三农”服务平台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运用,持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

四是深化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做优农村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加大政策宣传、拓展融资业务,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扩面增量,加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等金融支持力度。

五是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畅通农产品进城外销和工业品、农资下乡线上线下流通渠道,在中心镇、中心村及产业集中区建设发展合作属性的基层供销社、区域为农服务中心等综合运营服务平台,支持供销社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园区和政策资金支持的相关涉农产业项目建设运营。

六是深化职业农民制度改革,完善农民职业化准入制度,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培养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化农民队伍,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改善农村人口结构。

(三)开展七大行动,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德阳示范

一是开展脱贫成果巩固行动,推进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优化,打造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微创园”等载体,做好对口帮扶2个涉藏县和4个彝区县工作。

二是开展“五网”建设攻坚行动,高质量推进农村路、水、电、气、通信“五网”建设三年攻坚,聚力打造一批“十园十美”之乡。

三是开展科技服务助农行动,深入落实“科技下乡万里行”“人才五进”“专家下基层行动工程”等重点项目,实施科技特派员选派计划,实施科技项目100项,加快推动“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平台建设,加强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四是开展乡村人才兴农行动,全面落实德阳市乡村人才振兴十条措施,实施乡村“育苗工程”“蹲苗工程”,实施金融干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千人千村计划”。

五是开展传统文化保护行动,大力培育“一县一品”“一乡一品”等特色乡村文化品牌,高质量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院坝)、农家书屋和乡情村史陈列室、非遗传习所等场所,实施农村文化保护、传承和提升行动,培育乡村文化人才,加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文物古迹、古树名木等保护力度。

六是开展乡村治理积分行动,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整治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开展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创建,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

七是开展基层党建引领行动,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有效运行的监督保障机制,把村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规范化、全开放、可参与、能共享”的村民之家。(记者 肖盛雄)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