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是新发展阶段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2021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以及组织实施重点,为做好科学普及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2021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全省各有关部门(单位)科学素质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以及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聚焦“四个面向”,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为重点,着力构建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的科学素质建设新格局,积极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努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加快建设富强、创新、开放、美丽、幸福、奋进的新聊城提供基础支撑。
三、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精神引领、坚持协同联动、坚持深化供给侧改革、坚持基层导向。
四、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城乡、区域、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机制探索取得有效进展;科普主体多元化、设施体系化、手段信息化、活动品牌化的工作体系不断完善;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科普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有效提升;科学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
五、五项提升行动
重点围绕“十四五”时期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任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理性思维,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实施5项提升行动。
(一)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弘扬和传承科学精神。将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贯穿于育人全链条,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提升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水平,加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推动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贯通,提升教师科学素质。
(二)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通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倡树科学理性的思想观念,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
(三)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通过强化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实施技能兴聊行动,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
(四)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通过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开展健康科普服务,实施银龄科普行动等措施重点提升老年人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
(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通过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公务员录用中落实科学素质要求等措施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
六、实施四项重点工程
主要从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信息化、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科普能力提升等方面明确“十四五”时期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点方向和任务。
(一)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具体包括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专项行动、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强化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等。
(二)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通过实施提升科普文艺创作、提升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推进智慧科普建设等工作。
(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主要是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顶层设计,建设现代科技场馆体系,推进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服务均衡化、广覆盖。
(四)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主要是建立应急科普协调联动机制,提升科普品牌活动影响力,加强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和专兼职科普队伍建设等促进基层科普能力提升。
七、组织实施与保障
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条件保障、完善工作机制等内容,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
聊城市科协将切实担起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协调联合成员单位,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重要论述,着力改善全市公民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的状况,着力提升科普服务供给能力,着力完善科技志愿服务体制机制,推动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六个新聊城”提供科技支撑。
解读机构:聊城市科协 聊城市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
联系人:刘思思
联系电话:0635-2122726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