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为加快推进我市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国家、省有关规定市政府印发了《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济政发〔2022〕18号,以下简称《意见》)。

一、政策背景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鲁政发〔2022〕13号)加快推进济宁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近年来,我市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经济社会发展与气象影响的敏感性和关联性越来越强,人民美好生活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精细,生态文明建设对气象保障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与新发展阶段气象肩负的使命任务相比,我气象发展还存在不少差距,加快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和紧迫。《意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标对表《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将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工作的要求落实到新阶段气象事业发展中,提出了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到2025年的近期目标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济宁气象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对济宁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地方特色,加快推进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加快建设“智造济宁、文化济宁、活力济宁、美丽济宁、幸福济宁”提供有力保障。

三、出台目的

2025年,气象监测、预报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5%以上,预警准确率和提前量进一步提高,气象预警信息实现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全覆盖,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进一步夯实,气象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到2035年,全面建成满足需求、特色鲜明、人民满意、保障有力、技术先进、更有活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和气象综合实力走在全省前列。

四、主要举措

(一)提升气象高质量发展基础能力。建设精密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构建精准气象预报系统,创新精细气象服务系统。

(二)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防御能力,增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三)强化气象保障济宁高质量发展能力。实施“气象+”赋能行动,实施“乡村振兴”气象保障行动,提高人工影响天气能力。

(四)增强气象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能力。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优化气象人才发展环境,实施气象人才培养计划。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气象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各级政府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纳入相关规划,落实资金、用地等政策支持和项目安排。

(二)加强法治保障。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规范气象预报统一发布和各类市场主体传播气象预报的行为,有效保护气象数据安全,规范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气象信息服务等活动。

(三)落实财政保障。各级政府要完善财政投入机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加大对气象事业的财政支持。


     文章链接:济政发〔2022〕18号 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