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制造强国的决策部署和省、市有关工作要求,全力打造黄河流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10月30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聊城市制造业强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行动计划》的有关情况。
一、出台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也提出“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塑成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提出“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打造鲁西崛起、辐射内地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些都为我市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也坚定了我们加快制造业强市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今年1-10月份,我们克服疫情冲击、企业停产、价格波动等多重叠加因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1个百分点,列全省第6位;预计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0%左右,实体经济根基更加牢固。但同时,我市制造业也存在产业结构偏重、转型升级不快、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态势,迫切需要全市上下进一步向制造业聚焦发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着手起草了《行动计划》初稿。在充分学习借鉴省内外其他市的经验做法,广泛征求了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完善,通过了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先后经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正式印发实施。
二、主要特点
《行动计划》的特点总体可概括为“四个突出”:
一是突出目标导向。《行动计划》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锚定“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发展目标,坚持“跳起脚来摘桃子”的原则,根据当前产业发展态势,提出了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对照《聊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规模以上制造业营业收入由5100亿元提高到5500亿元。制造业重点产业由十大制造业产业调整为十二大制造业产业,并提出了每个产业的发展目标。
二是突出创新驱动。《行动计划》将创新驱动放在了攻坚突破的首位,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提出聚焦服务产业链、产业集群,加快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高端人才、骨干企业、研发机构等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推进研究成果在聊城转化,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互动创新机制。为大力支持有核心技术、市场潜力的企业,加快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提出实施“育苗扶壮”“热带雨林”培育计划,打造更多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
三是突出问题导向。《行动计划》着眼于制造业发展的短板弱项、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特别是面临的产业生态不优、数字化水平不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提出实施集群提升、数字转型、要素保障等攻坚突破行动,培育打造“链主”企业,带动产业实现全链条、集群式发展;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推动智能制造提质升级;强化生产要素市级统筹力度,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先进制造业倾斜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办法和举措。
四是突出政策落地。《行动计划》要求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导向机制,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和各产业牵头部门要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到部门,具体到企业,建立工作台账,列出重点项目,确保三年攻坚突破目标任务的完成。在政策支持上提出,坚持“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能落实的发展政策,精准扶持产业或骨干企业发展。在营商环境上提出,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柔性执法,依法依规推行轻微违法首违不罚、免罚、轻罚、不予行政强制措施。健全政企沟通“零距离”机制,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三、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四个部分。
(一)总体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实施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制造业强市建设为统领,锚定“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发展目标,着力打好制造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通过大力实施八大攻坚突破行动,推动制造业能级大提升、产业生态更优化、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强劲,为实现建设“六个新聊城”目标提供强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通过三年攻坚,推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突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能级稳步提升,企业规模持续壮大。力争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稳中有升,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5%左右,规模以上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5500亿元,过千亿级产业达到4个。
(三)主要任务。聚焦我市制造业的短板弱项,从创新、项目、要素等方面实施攻坚突破。一是创新驱动攻坚突破。到2025年,力争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家以上,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0家以上。二是项目建设攻坚突破。到2025年,力争每个县(市、区)实施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5-10个,其中过50亿元的项目1-2个。三是数字转型攻坚突破。到2025年,力争建成5G基站1.5万个。实施“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工程,力争到2025年,累计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000个。每年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家以上。四是企业培育攻坚突破。开展干部助企远航行动,实施优质企业“热带雨林”三年培育计划,到2025年,力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4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达到80家,每年新增“小升规”企业100家以上。五是集群提升攻坚突破。到2025年,力争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特色产业集群等达到20个以上。六是绿色制造攻坚突破。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和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到2025年,力争新增市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单位50家以上。七是品牌带动攻坚突破。加快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到2025年,力争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达到150家以上。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到2025年,力争培育各类质量品牌企业60家。八是要素保障攻坚突破。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加强土地、能耗、环境容量、金融等支持保障力度,探索制定更加科学的“亩产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倒逼企业转型发展。
(四)保障措施。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严格安全生产等四项保障措施。
建设制造业强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科学引领、精准谋划,又需要统筹协调、高效推进。市工信局将紧跟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切实发挥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办公室作用,扛牢主责、抓好主业,全面推进落实制造业强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计划,配套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业领域碳达峰等专项行动方案,构建形成更加完备的工作推进体系,以更自觉的担当、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举措,切实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真正把制造业这个聊城经济的根基和优势筑牢,努力为建设“六个新聊城”提供坚实支撑。
刚才提到要切实发挥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办公室作用,作为链长制工作牵头部门,市工信局是如何协同有关部门充分发挥作用的,取得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成效?
产业链链长制作为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今年以来,市工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部署和工作要求,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着力组织实施“八大行动”,扎实落实相关制度,纵深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助力制造业强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出台了《2022年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链长”,其他市级领导任“链长”,完善了“一名市级领导牵头、一个责任部门推进、一个工作方案落实、一套支持措施配套、一个‘链主’企业领航”的“5个1”推进机制。实体化运作市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办公室,搭建起“1+4+12+7”的工作架构。加强调度督导,落实“周报工作、月度评比、季度考评、年度考核”工作机制,强化“蓝黄红”榜评价和结果运用,督促各县市区组建相应机构,建立相应机制,市县联动、一体推进。
二、问链巡链诊链活动扎实开展
创新建立总链长“问链”、链长“巡链”、专家“诊链”等制度。召开链长制工作调度会议,“总链长”听取各“链长”汇报,研究解决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各产业链“链长”采取调度会、座谈会、现场调研、现场办公、专题活动等形式,开展“巡链”30余次,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的“断点”“堵点”。发挥制造业强市科技专家顾问团和产业链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开展“诊链”和产业会商。“一业一策”正在拟定中,预计年底前可完成。
三、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
一是开展干部助企远航行动,搭建政企沟通桥梁。遴选200家“远航”企业,组建由市县两级领导、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助企远航工作组,选派200名懂企业、通产业、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担任助企远航服务专员,按照“党建+发展+安全”的任务要求,“一对一”为企业服务,做到企业情况“一口清”,对企业反映问题“一包到底”。
二是全力纾困解难,扎实解决企业诉求。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倾听企业家呼声,了解实际困难,现场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市县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助企服务专员通过巡链诊链、走访调研、集中征集等方式,共梳理出有效问题诉求311个,已解决285个。
三是加强政策宣贯,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组织惠企政策集中梳理,编印成《政策服务指南》和《政策汇编》发放至企业;邀请市直有关部门分类开展10期专题宣贯,3800余人次参加,提高了政策知晓度,坚定企业发展信心。
四是开展融链固链活动,推动企业卡位入链。目前已举办12场对接活动,积极发挥金融和数字服务机构作用,赋能实体经济发展;14家应急转贷平台开展业务217笔,服务企业132家,对接转贷资金13.2亿元,为中小企业节约成本约1.2亿元。为32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量身定制数字化改造方案,帮助企业实现了数据互通、降本增效。
五是强化法治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将11月确定为“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宣传月”,集中开展宣传78场次,受众市场主体500余家。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制定全省领域最广、项数最多的“免罚轻罚清单”,覆盖41个执法领域,785个免罚轻罚事项,受益市场主体30.88万个,同比提升213倍。
六是开展首届“聊城企业家日”系列活动,营造重商亲商氛围。11月1日是首届“聊城企业家日”,我们组织开展了系列活动,选树101名优秀企业家。市、县负责同志分别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企业走访慰问、亲清会客厅、座谈会等活动,广泛宣传企业家事迹,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营造了全社会理解、尊重、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四、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一是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动态调整项目库,持续推进166个制造业强链延链补链重点项目。梳理汇总重点项目要素需求,召开联席会议,研究保障措施。今年以来,为68个制造业项目新增用地指标5551亩;银行机构对接项目118个,授信30.8亿元,到位信贷资金21.65亿元,信贷投放总额达到378.37亿元;审核污染物总量确认项目388个;完成项目手续推进192项。截至11月底,166个项目全部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28.5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3.41%,超过序时进度。已竣工投产37个,年底前还有13个项目竣工。
二是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制定《聊城市2022年“制造业产业链招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着力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谋划包装产业链招商推介项目120个,筛选重点招商目标企业240家,瞄准500强企业、央企及知名企业实施精准式靶向招商。各产业链推进组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条,绘制产业图谱,制定招商工作方案,外出开展招商活动28次,线上举办产业专题招商活动9次。1-10月份,新签约1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60个,计划投资总额947.06亿元。
实施优质企业“热带雨林”三年培育计划是制造业强市三年攻坚突破的一项重点任务,我们了解到,该专项行动计划日前已正式印发,请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2022年11月18日,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聊城市优质企业“热带雨林”三年培育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计划》有关情况。
一、起草背景及过程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培育优质企业不仅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迫切需要。
为加快优质企业培育步伐,充分发挥优质企业“领头雁”“排头兵”作用,构建大中小企业多层次立体分布的“热带雨林”企业结构,我局牵头起草了本《计划》。在文件起草过程中,充分借鉴了先进地市创新经验做法,征求了市直有关部门、市政府特邀顾问意见建议,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以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名义正式印发实施。
二、主要内容
《计划》包括工作要求、工作目标、工作任务、保障措施四个部分。
(一)工作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加快培育发展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为代表的优质企业,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打造优质企业“热带雨林”,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力争到2025年,入库企业达1000家,累计培育省级以上产业链领航企业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瞪羚企业70家、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8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0家。
(三)工作任务。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着力破解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知识产权建设乏力、标准化进程缓慢、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滞后等问题,明确六项工作任务。一是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库,实施分级分类动态管理。二是推动助企服务提档升级。组织专家团队对培育库企业调研诊断,逐企制定升级方案;打造纾困解难线上服务平台,搭建企业与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企业家队伍。三是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牵头或参与创新平台建设,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四是开展知识产权赋能行动。加快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布局一批高价值专利项目。五是加强质量品牌及标准化建设。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强化品牌建设;鼓励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标准。六是全面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深入开展“工赋聊城”行动,引导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四)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横向协同、上下联动的优质企业培育工作机制。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在税费、奖补、金融信贷方面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创新精准监管方式,动态调整免罚轻罚清单。四是加强督导考核,建立定期调度通报制度,对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实行台账管理。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下一步,我们将以高度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认真抓好《计划》各项任务的落地落实,加快制造业强市建设,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贡献力量。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