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钢铁机器甘肃“设备神医”是怎样炼成的

原标题:甘肃技能大师工作室:守护钢铁机器的“设备神医”

图为王建军组织钳工进行减速机解体检修技术比武(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兰州12月14日电 (魏建军)“人吃五谷杂粮会生病,钢铁做的机器也会‘生病’。”今年41岁的王建军,是甘肃省嘉峪关大友嘉诚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检修项目部项目副经理,他有一个别致的外号——“设备神医”,负责钢铁机器的“心血管和脑神经”。

王建军所在项目部主要承担着酒钢集团烧结厂工序风机、抽烟机的日常维护、检修、安装,以及工程设备安装。每天和各种各样的设备、风机打交道,而这些“设备”则是烧结厂每天生产成千上万吨原料的“心脏”。

2006年,刚从部队退伍回乡的王建军,毛遂自荐来到该公司学习维修电工专业。每天面对一台台庞然大物机器,使他深深地意识到没有技术就不可能出色地完成检修任务。“从那一刻起,我就暗下决心,必须得学一门技术,否则就会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他说。

王建军到书店购买了起重作业、电焊和气割作业的相关书籍学习理论,白天在班组内向师傅学习实际操作技术,并坚持每天中午练习1小时,下午下班后练习2小时,晚上回家捧着书本啃理论。2007年他先后考取了“起重特种设备操作证”和“焊工中级证”。2010年考取了“机修钳工中级证”。

图为王建军和同事在测量风机叶轮轴孔(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2008年,他又向单位申请到“特钳班”学习钳工,面对陌生专业,王建军带着问题边学习边工作,遇有不懂不会的疑难问题,及时向师傅们请教,利用业余时间查找相关书籍、分析问题的细节,结合工作寻找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所在,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一无理论基础、二无技术的情况下,王建军凭借他的勤学苦钻,在短短8年时间内,一跃成为企业远近闻名的检修“神医”,能有这一殊荣,得益于他的毅力。

2010年8月,他参加嘉峪关市工会组织的青工技术比武中,获得了钳工组第一名,由钳工中级破格晋级为钳工技师,并被授予“甘肃省职业技术能手”和“甘肃省职业技术标兵”称号;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大友企业公司“先进个人”。2014年,王建军又被授予甘肃省冶金系统“金牌工人”。

从2012年开始,王建军所带班组被确定为公司钳工培训基地,由他担任钳工培训教练。经过半年多努力,共为公司培训输送合格钳工36人,班组内部培训钳工12人,大大缓解了检修技术工人不足的现状。2015年,“王建军技能大师工作室”被评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王建军有许多“医到病除”的故事在酒钢烧结厂被传为佳话。烧结厂风机动平衡一直是一个检修技术难题,也直接影响着风机能否正常运行,也是整台烧结机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所在。

为解决风机现场动平衡的技术难题。王建军先后查阅了大量技术数据、资料,与设备点检员及时联系,了解设备运转数据及状态,结合工作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解决风机动平衡方法,经过一段时间试用和改进,运用此方法对风机找动平衡的时间及准确度都有了很大提高。

特别是对于竖炉煤压风机、助燃风机、冷却风机等9台高转速风机现场全速动平衡这个技术难题,他大胆地提出和改进了检修方案,使检修时间从原来的12—14小时缩短到了4—6小时,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和作业风险系数。

有同事问他,为什么把自己弄得那么辛苦?他总是说:“辛苦我不怕,我就怕落后,跟不上别人的节奏那才是很辛苦的!”每次遇有重大设备检修任务,他既是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检修现场摸爬滚打,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成为技术多面手和“设备神医”。

“人们都说,机器是冰冷的,可在我眼里,机器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每一块钢板、每一米管道、每一颗螺丝钉,都有不同的性格。”作为一名检修工人,王建军时刻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在与机器为伴的日日夜夜中,度过每一个危急险重的关头。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