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问答】德州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学斌就《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进行解答

 

 

一、问题一 区域气象站是监测各地气象要素的高精度自动气象观测设备,主要采集风向、风速、温度、降水等要素。全市现有国家天气站、区域站141 套,其中 20 套国家天气站为新型六要素站,其他121 套区域站为四要素站,全市 134 个乡镇街道气象监测全覆盖。

二、问题二 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我市已建成了由高炮、固定火箭及移动作业车组成的人工增雨防雹火力网,年均开展防雹增雨作业200余站次,有效覆盖面积达到6000平方公里。

三、问题三  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气象探测设施是指用于各类气象探测的场地、仪器、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四、问题四  农业气象监测站网建设情况,我市建成由1个国家农业气象基本站、30个土壤墒情站、6个农田小气候站、3个设施农业观测站组成的农业气象观测站网。

五、问题五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包括台风、暴雨、暴雪、寒潮、陆地(雷雨)大风、海上(雷雨)大风、陆地大雾、海上大雾、雷电、冰雹、高温、低温、道路结冰、沙尘暴、干旱、霜冻16类。分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Ⅳ、Ⅲ、Ⅱ、Ⅰ级),分别对应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内预警信号发布、解除与传播的管理工作。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按照发布权限、业务流程发布预警信号,并指明气象灾害预警的区域。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预警信号。

六、问题六 气象与防汛减灾专项预案对接情况。2022年5月印发的《德州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明确暴雨、高温、寒潮等13类气象灾害预警和预案启动标准及相关部门防灾职责。对接全市24项应急预案,明确了5项应急预案气象触发条件以及19项预案启动后气象保障任务。

七、问题七 我市预报业务情况。我市气象预报已形成了从短临(0-12小时)、短中期(12小时-10天)、延伸期(11-30天)、月、季到年的较为完整的预报业务,气象要素预报空间分辨率达5公里,时间分辨率达1小时。

72小时城镇晴雨预报、气温预报、暴雨预警准确率依次为92%、82%、75%,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量由20分钟提前到35分钟以上,预警信号制作发布时间由20分钟缩短至5分钟。

八、问题八 我市气象信息发布情况。电视、广播、微信、微博、12121电话、短信、显示屏、气象网站、主流媒体等互为补充,全方位、立体化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完善气象新媒体建设,开通“德州气象”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号等发布渠道,每天发布常规天气预报,随时发布灾害预报预警;开设专家说天气栏目,通俗易懂地播报天气预报,遇有暴雨、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时,讲解灾害的发生原理、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及防范应对建议等气象科普知识。完善“气象+媒体”发布机制,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让天气预报预警信息走进千家万户,加强与电视台、德州日报、德州晚报等媒体对接,建立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机制,确保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第一时间被更多社会公众接收

九、联系方式

联系科室:业务科技科

联系人:张青  联系电话:0534-2586626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