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县教体、市场监管、公安、商务等部门(单位)联合检查预付式消费
现场检查
自“双减”政策实施一年多以来,资中县认真研判、主动作为,大力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校外培训市场“虚火”大幅下降。
“引”: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
如今,走在县城里,以往醒目刺眼的校外培训机构广告语、广告传单鲜少可见;周末的街头,也少了“负重”行走的学生。“原来全县有37所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经过大幅压缩后,现在学科类培训机构只有7所,压缩率达到81%。”资中县教体局职成股股长李平告诉记者。
据了解,按照国家“双减”政策要求,自去年7月以来,资中县立即停止审批学科类培训机构,对原有的学科类培训机构通过政策宣传,科学引导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主动停止办学、转型。
资中县教体局副局长肖晖表示,县教体局还组成督查组,在节假日、双休日以“不打招呼”的方式暗访督查,杜绝培训机构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学科类培训,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治”:规范校外培训管理
11月21日,资中县教体局联合县市场监管局、县民政局、县公安局、县发改局等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联合执法检查。
检查中,联合执法检查组针对培训机构是否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是否“亮证照”经营、是否存在发布虚假违法广告及违规设置门头牌匾和招生广告、是否按规定公示收费标准和公示教师信息、是否存在超前超期收费等现象,开展执法检查。
“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疫情防控措施不到位、办学行为不规范和证照不全的培训机构,全部采取‘先关停、再整改’措施;对培训机构违规设置的门头牌匾和招生广告全部予以清理。”李平介绍,同时也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广告进行治理和开展预付式消费检查。
据了解,截至目前,资中县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已经开展4次拉网普查,县教体局联合市场监管、公安、民政等部门进行了3次集中执法行动,“我们也会不定期对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培训时间进行抽查,杜绝培训机构给学生加码加重教学。”李平说,围绕《中小学生校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和《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相关政策,对培训机构培训资料和从业人员同时开展专项排查。
为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县“双减”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还派出工作组,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治理“回头看”工作,对发现的情况和问题,予以处置。
经过多次不定时和不同形式的检查,资中县校外培训机构均使用了规范合同,全部执行了政府指导价,杜绝隐形变异机构和“假注销、真运营”现象;排查的289份培训资料和300个从业人员均符合规定。
“管”:监管资金全流程
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普遍采取预收费模式,但该模式存在“退费难”“卷款跑路”“劳资纠纷”等风险隐患,加强预收费的制度性防范很有必要。
今年2月底,资中县教体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发改局、县公安局等7个单位联合制定出台了《资中县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实施细则》,坚持公益属性,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明确收费项目和标准,严格落实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资金监管,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
据了解,现有的7所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完成10万元风险保证金缴存和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信息填报;同时全部完成四川省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平台信息填报,进入全流程监管,资金进入第三方平台监管,严防“退费难、卷款跑路”等问题。
目前,资中县71所培训机构已全部完成省平台认证、开设监管账户、开通支付、上架课程、售课,四川省平台全流程监管完成率达100%,实现校外培训机构资金全流程监管。
肖晖表示,为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成才观念,理性对待校外培训,县教体系统每学期都会向广大家长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呼吁广大中小学生家长多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理性规划孩子未来,切实减轻孩子校外培训负担。(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瑶慧 文/图)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