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一百二十五)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9·12)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

(一百二十五)

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9·12)

 

笔者按:从价值权益的属性来讲,商品权益较趋于私有性;资本权益则较趋于公有性。因为,最为简单的道理,就是商品价值进入消费领域之后,其产权及权益,就已经成为私有资产;资本价值则在进入消费领域之后,恰恰是其价值开始进入价值生产的阶段。而无论是包括商品价值也好、资本价值也好,这些社会价值的生产及流通,无论是通过其产业化也好、市场化也好的途径和手段,其实都是基于价值生产流通所必须的各色劳动分工,来完成的。

 

附原文:

 

国家规划与政府报告年度评述(第九期)

(2014-2015)

开放水平最重要的标志不是商品是资本

 

“十二五”中后期推行的“一带一路”、自贸区政策等,显然不是或不仅仅是作为疏通我国商品贸易的对外开放战略,而更应是作为中国资本扩张及市场开放的重大政策策略。因为,只有资本,才具有通过资本的输出、输入,来实现其双向扩张的目的;因为,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讲,商品是基于消费领域的需求而展开的市场扩张,而资本则是基于生产、交换及消费领域的需求所展开的多领域市场扩张。

同时,在笔者《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商品经济社会——资本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中有言:“货币资本是国家资本中,最具体、最直接地调控其相应的社会总资本或整个资本价值体系的发展方向、规模、速度和秩序(节奏)的价值工具之一”。因此,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及其市场化的不断进步发展,人民币在我国市场开放中所扮演的角色,决不仅仅是起到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的作用,还应当扮演中国资本输出与输入等资本双向扩张的重要助推剂、加速器。而只有这样基于资本的所谓双向扩张,才是“十二五”国家规划所谓的互利共赢的、最具基础性和最具战略性的价值与政策工具。

在上述所谓的商品输出、输入向资本输出、输入转化,以及通过商品和资本——尤其是后者的国际流通和投资贸易中,“十二五”国家规划所谓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仅仅是表现在商品自身的品质与贸易关系上,更是表现在资本扩张与贸易的质量上。在此其中之一,就是在近来及未来中国产能的输出进程中,不应当仅仅是以对我国过剩产能的“化解”为目的,而是以中国及人类社会生产力的物质与社会主体——人的、包括其商品价值与资本价值(尤其是后者)在内的社会价值的输出为目的。这其中,不仅包括生产技术的输出及交互的输入,也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的输出及交互的输入;不仅基于企业建设发展所进行的企业文化的输出,也包括基于中国资本所进行的中国文化的输出。如此等等,才是最具长远意义的、中国资本的输出、输入与扩张、贸易;而这,才是真正、深刻且极具广泛地体现中国开放水平的实质内容及战略意义。

因此,只有通过上述的、以中国资本高质量的扩张和贸易为目的,才能从另一个方面,“倒逼”我国自身的资本,从投入产出到经营管理等内在质量、价值方面得以不断的进步发展;才能通过自身资本质量和价值的不断进步发展,由内因而及外因地促进中国制造及中国商品品质的不断提高进步,并最终通过高品质、高质量的商品与资本的输出、输入及其扩张、贸易,来实现中国资本更加长期、稳定与健康的改革开放的目的。

 

附件: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参考目录

 

十三五规划建议章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指导思想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三、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四、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

五、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六、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

七、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八、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

 

十二五规划纲要章目

 

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篇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篇 营造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九篇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第十篇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十一篇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二篇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十三篇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十六篇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十五”规划纲要章目

 

第一篇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

第二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三篇 构建发展新体制

第四篇 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五篇 优化现代产业体系

第六篇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第七篇 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第八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九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篇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第十一篇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第十二篇 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

第十三篇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

第十四篇 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

第十五篇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第十六篇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七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十八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第十九篇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第二十篇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