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甘肃山丹:煤矿垃圾“变废为宝”成为环保节能新材料
11月26日,甘肃张掖市山丹县一工厂厂房内的生产实况。侯洪建 摄
中新网兰州11月29日电(南如卓玛 刘潇)近日,河西走廊上的丝路重镇甘肃张掖市山丹县一厂房内,一台大型智能码砖机将传输带上的砖坯,搬运至窑轨上码列整齐,经过预热、烧结、冷却等多道工序后,煤矸石烧结砖从流水线端“出炉”。该生产工艺成功将煤矿“废物垃圾”煤矸石循环利用,既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变废为宝”实现绿色发展。
山丹县境内除了拥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场和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长城等丰富旅游资源外,这座戈壁小城还是西北的老工业基地,自20世纪40年代,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把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第一次带到这里,“工业强县”的基因由此根深蒂固。
近年来,山丹县抢抓“双碳”战略和建设“河西走廊清洁能源示范基地”等机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新兴产业集约化发展,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赋能增效。
当地人称,山丹县工业布局中,财政收入重点还得看“煤的脸色”。然而,采煤和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煤矸石因占用土地、污染环境,长期以来,煤炭企业因煤矸石无处堆放而一筹莫展。
张掖市宏能煤业有限公司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现场(资料图) 钱大伟 摄
花草滩煤矿年产原煤90万吨(产能核增后可达180万吨),其中煤矸石含量达40%以上,大量煤矸石消化渠道有限,长期无序堆放,对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022年11月,张掖市宏能煤业花草滩煤矿65万吨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正式建成投入试运行。该项目总投资约1.1亿元,从原料破碎、配料、陈化、挤出成型、码坯及烟气处理都实现了高度机械化、自动化。
据宏能煤业副总经理张明介绍,与传统材质相比,用煤矸石制作的海绵砖不仅重量上大为减轻,还保温性、透水性更好,成为环保节能的新型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城乡公园、广场、人行道、居民小区等建设。
据悉,该项目运营后,年消化煤矸石65万吨,生产烧结砖7000多万块、水泥骨料年消耗煤矸石4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500万元,利润约360万元,上缴税金500多万元,目前已带动就业60余人。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