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报
◆任效良
天津港保税区暨空港经济区于199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我国第一批保税区,也是我国华北、西北地区唯一、北方规模最大的保税区,拥有港口、机场双港优势,下辖空港、临港、海港三个片区。
园区持续十年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十年以来,园区坚持生态工业和低碳循环理念,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产业链构建和资源能源循环体系构建工作,在物质减量与循环利用、污染控制与治理、环境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很大成果,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强度等相关指标不断优化,产业生态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显著好转,逐步探索出一条高效、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园区不断推进生态产业化,园区内企业以产、学、研合作模式带动大量生态环保产品走向产业化生产。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等科研机构,以工业生物技术研发利用为核心竞争力,带动生物科技与工业化应用深度融合,取得CO2直接合成淀粉等技术突破,改变传统生产模式,解决了工业、农业生产中核心工艺提升问题,带来资源转化效率和减排效果革命性提升,将工业末端治理变为源头控制,减少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力支撑我国工业生物技术创新体系建立。
园区聚焦能源领域,服务“双碳”战略,建成氢燃料电池产业+加氢母站+氢能车基地,为改善能源结构提供重要的基础设施保障和技术应用示范。随着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国内首批100台氢燃料电池叉车正式投产。未来,在新能源领域将对“双碳”战略提供有力支持。以万峰环保为代表的新一代环境治理企业,创新智能化大区域精细化管理技术和设备,推动环境治理产业化发展。海水淡化研究所开展海水淡化与利用技术研发,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寻找到新的解决途径。
同时,园区持续推进产业生态化,筑牢先进制造业基础,在注重生态化发展的同时,从组织、政策、人才、技术等多领域扶持实体制造业升级改造,推进企业污染物减排、着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引导园区产业生态化发展。
推动产业结构生态化,加快产业链转型升级,串联补链强链。形成以航空产业为核心的区域产业体系。园区高端装备制造优势明显,高技术制造业产值连年增长,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推动产业细胞生态化,引导制造业提升改造创新驱动。截至目前,累计有36家企业获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项目,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1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家,市级绿色工厂20家。园区重点行业中A/B级标杆企业27家,占比达到25.2%。
推动生产工艺生态化,2016年至今,园区累计发放奖、补资金2.3亿元,推动企业投资11亿元,带动VOCs治理、低氮燃烧、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烟气冷凝脱水治理、污水回收利用等行业技术改造升级,企业生态化进程不断发展。
推动基础设施生态化,从区域角度统筹规划,加强能源、水资源和物质循环利用。园区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园区建成地热利用项目68项,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9项,构筑起以太阳能、地热能和非常规水源热能利用为特色的低碳型能源利用体系。在水资源利用方面,通过对市政中水和企业中水的整合,实现区域中水系统的统一共享与循环利用。
未来,天津港保税区暨空港经济区将继续深化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打造以民用航空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业和以海、空两港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特色产业高地,全力把园区打造成为产城融合、布局合理、低碳生态、智能高效的生态工业园区。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