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本文主要讲解医疗赛道的行业前景和机构预期,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关注华盛通,获取第一手港美股投研情报。
华盛资讯11月28日讯,今日港股和A股两市指数集体回调,新冠检测板块异动拉升,$毅昌科技(002420)涨停,$泰林生物(300813)涨超15%,$热景生物(688068)、$优宁维(301166)、$海特生物(300683)、$万孚生物(300482)等跟涨。
行情数据来自:同花顺
周五美股市场中生物科技股大涨,STAB涨超17%,NLSP,GLSI,INAB涨超10%,全球生物医药股再度疯炒。
行情数据来自:华盛通
记者从多地中药材市场了解到,目前连翘、柴胡、板蓝根等清热解毒类药材走货量明显增加,药企和中药饮片厂采购较多。但是过去两年种植量提升,部分药品有一定市场存货,目前涨幅并不明显,多数清热解毒药材价格的涨幅在10%-20%。有药店工作人员表示,连花清瘟、藿香正气、感冒灵颗粒、板蓝根以及小儿感冒药近期需求较大。
此外,第十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6日在巴西圣保罗开幕,为期两天的大会以“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全球发展,为增进各国人民健康福祉做贡献”为主题,希望促进南美洲民众对中医药的了解。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马建中表示,巴西民众对中医药和针灸有较高的接受程度。此次会议是世界中医药大会第一次走入南美洲,希望能为中医药在南美洲的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此前国家发布优化防疫新政策,重点关注科学精准防控投资线:2022年11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主要强调检测、疫苗、药物的重要工具属性,加强医疗资源建设。最新的防疫通知对于医疗资源建设、新冠疫苗接种覆盖、新冠药物储备和重点人群保护进行了相关说明,强调了防疫工具的重要性。
上周开始市场关注疫情防控政策的动态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标的涨幅明显,随着国家发布20条精准防控措施,周五相关主线因短期利好兑现有所调整,但我们认为疫情防控为大趋势,相关主线投资机会持续性或超预期。
目前市场对医药关注度逐步提升,我们判断医药行情持续性很强,当前或为新一轮医药强势期起点,主要有两大基础和两大支持:
基础一为估值底:目前申万医药板块整体估值(TTM法)为23.6倍,处于近20年医药调整的估值最底部附近;
基础二为配置底:非医药主题基金(即全基)对医药持仓已从2020Q2的13.7%降到2022Q2的6.6%,2022Q3更低至6.2%,创近10年新低;在估值底和配置底两大背景下,医药板块的赔率和胜率均很高,当前值得战略性重点加仓。同时我们判断持续性强还有两大基本面支持:基本面支持一为2023年医药业绩向好:医药兼具科技和消费属性,2022年疫情对诊疗形成了较大影响,但随着防疫政策和抗疫工具包(检测、疫苗、药物和医疗)的完善,我们判断2023年国内就诊和消费复苏较为明确;基本面支持二为政策释放积极信号,政策关注点正从医保政策逐步转向医疗政策:医改“医药、医保和医疗”的三医联动推进至今,医药-管供给-非常完善(2015年启动改革,至今7年),医保-管需求-即将完成(2018前启动,至今4年,近期医保谈判续约、各类带量采购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规则合理,释放积极信号,22-24年DRG/DIP三年行动计划后基本完成改革),医疗-管结构-持续推进(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国家加大了对医疗资源得投入以解决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均,从近10年,国家财政补助占公立医院收入已从约8%提升到了约12%左右,医疗新基建和贴息贷款支持即是案例)。我们认为医药行情持续性强,医药制造、科技和消费将依次崛起:医药制造的看点为进口替代即自主可控,叠加医疗国家投入加大;医药科技的看点为11月国谈和流通性改善;医药消费的看点为品类渗透率提升+疫情防控政策动态调整;具体细分看好如下:
一、疫情科学精准防控投资条线:疫苗和医疗设备方面:
1)新技术或突变株疫苗:智飞生物、万泰生物、康希诺、智飞生物和石药集团等;
2)mRNA疫苗产业链:近岸蛋白、诺唯赞和键凯科技;
3)医疗/家用设备:联影医疗、迈瑞医疗、理邦仪器、鱼跃医疗、怡和嘉业等;
检测与治疗方面:
1)抗原检测:万孚生物、东方生物和明德生物等;
2)小分子新冠药:众生药业、君实生物、广生堂和先声药业等;
3)中药抗新冠:以岭药业、步长制药和中国中药等;
二、医药制造崛起:医保集采和DRG/DIP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国家战略要求的底层逻辑均为进口替代,同时设备板块还受益新基建和贴息贷款:
1)医疗设备:重点关注替代空间大的影像设备和内窥镜等,关注:联影医疗、开立医疗、海泰新光、澳华内镜和迈瑞医疗等;
2)体外诊断:政策缓和,看好免疫诊断,关注:迈瑞医疗、普门科技、安图生物、新产业以及浩欧博等;
3)高值耗材:替代空间大的电生理和骨科,关注微创电生理、惠泰医疗、威高骨科、三友医疗等;
4)难仿药及原料药:关注:丽珠集团、健康元、九典制药和中国生物制药等;
5)生命科学上游:产业链自主可控下的进口替代,关注:华大制造、多宁生物、东富龙、楚天科技、奥普迈、纳微科技、康为世纪和近岸蛋白等;
三、医药科技崛起:创新为永恒主线,11月新一轮国家医保谈判,大品种23年或将进入放量期,创新中西药及产业链将依次崛起:
1)创新药: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荣昌生物、康方生物、再鼎医药、海思科和海创药业等;
2)创新中药:以岭药业、康缘药业、新天药业和方盛制药等;
3)创新药产业链:海内外二级市场回暖有望带动一级投融资复苏,CXO关注:百诚医药和阳光诺和等。
四、医药消费崛起:22年受疫情扰动严重,23年有望边际向好,疫情受损条线从产品到服务或将依次复苏:
1)中药:民族瑰宝,国家鼓励传承与创新,看好中药企业国企改革和品牌传承,以及配方颗粒和中药新药的创新方向,关注:太极集团、达仁堂、同仁堂、健民集团、红日药业、华润三九和中国中药等;
2)疫苗:看好小孩苗复苏和成人苗放量,关注:智飞生物、万泰生物、康泰生物和百克生物等;
3)消费药械:关注:华东医药、长春高新、兴齐眼药、泰恩康、爱博医疗、鱼跃医疗和美好医疗等;
4)零售药店:一心堂、健之佳、大参林、老百姓和益丰药房;5)医疗服务:爱尔眼科、通策医疗、三星医疗、普瑞眼科和何氏眼科等;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