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津区部分城市道路禁止货运车辆通行的公告》的解读

关于《新津区部分城市道路禁止货运车辆

通行的公告》的解读

 

 

一、出台背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为缓解我区城区道路交通拥堵情况,改善城区路网通行环境,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决定自202141日起在新津区五津街道和花源街道部分区域实施禁止货运车辆通行的管控措施,

二、主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实施条例》。

三、起草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区公安分局牵头草拟了《关于新津区部分城市道路禁止货运车辆通行的公告》,并广泛征求了区级各相关部门和各镇(街道)意见,开展了挂网公开征求意见和合法性审查,按程序报经区政府第22次常务会审议。

四、主要内容

(一)限行类型及时段

1.限制车辆类型

微型货车、轻型货车、中型货车、重型货车、挂车、牵引车、专项作业车、低速载货汽车(含四轮农用车),新能源货车除外;

2.限行时段

7:00—24:00全时段禁止建筑垃圾运输车、危化品运输车进入限行区域。因建设、物流配送等工作需要确需进入新津区限行区域的大型号牌(含成都籍、外地籍)载货汽车、专项作业车及挂车、轮式专用机械车,需在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办理临时通行证;以上车辆需严格按照公安机关交管部门核定的规定时间、线路行驶。

(二)限行区域

1.五津街道

1)原限行区域

迎宾大道以南(不含迎宾大道)、五津东路与西创大道以西、武阳南路与岷江大道交叉路口以北、迎宾大道与武阳西路交叉路口以东。

2)新增限行区域

兴园一路以西、兴园十一路以东,希望西路(不含希望路)、兴园六路以南迎宾大道以北(不含迎宾大道与希望路交叉路口至岷江大桥一线)。


  

2.花源街道

1)原限行区域

大件路以东(不含大件路)、白云大道以南、正公路以北(不含正公路)、滨河路以西。

2)新增限行区域

大件路以东(不含大件路)、滨河路以西,长乐路以北正公路以南(不含正公路)。


324小时限行路段

兴园一路、兴园三路、兴园五路、五津北路、五津东路、武阳南路、五津西路、武阳东路、温州路、平岗路、儒林路。

(三)入城证管理

1.入城证种类

A证:悬挂小型汽车号牌(蓝色)的货运汽车;

B证:悬挂大型汽车号牌(黄色)的货车、挂车、牵引车及专项作业车。

2.入城证期限

1年期限普通入城证和临时入城证。

3.入城证使用范围

仅限于在限行范围内使用。

(四)入城证办理

1.入城证申办条件

1)悬挂大型汽车号牌的成都籍货运汽车,悬挂小型汽车号牌的成都籍特种货运汽车(包含三绿工程车、冷藏车、生活垃圾运输车、城市管理和公园城市建设所属生产作业和执法车等);

2)车辆在确认时必须处于检验有效期内;

3)车辆必须达到V”及以上阶段排放标准(如成都市规定新的阶段性排放标准,按新标准执行);

4)核定载质量必须在5吨(含)以内(垃圾运输车、混凝土运输车、预拌砂浆运输车、园林绿化车、市政作业、执法车不受核定载质量限制);

5)车辆无未处理完毕的交通违法记录。

2.入城证申办资料

1)企业、单位、个人的入城需求确认申请(含入城运输货物类型、货物暂不能由新能源货车运输的理由、货物运输到大的具体地点、货物须白天时段入城的必要性等基本情况和联系电话);

2)机动车行驶证复印件。

3.入城证使用规定

1)持AB证的货运车辆可以在所有限行区域内行驶;

2)持B证的货运车辆须按规定时间、线路行驶,禁止在工作日早、晚高峰期(7:30-9:3017:00-19:00)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晚高峰(17:00-19:00)入城;

3)具体线路由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十四分局负责在核发入城证时另行核定;

4)入城证规定路线将并入智能交通电子警察系统,实现后台自动比对、自动记录交通违法行为,对未办理入城证通行和办理入城证车辆不按照指定时间、路线通行的,将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之规定依规进行处罚;

5)川A籍工程抢险货车(防汛、水利、电力、通信、城建、燃气、交通等用于抢修公用设施、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货车),取得警报器标志灯具使用证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园林洒水车、环卫作业车、邮政车辆等特种车辆,已取得成都市入城证的车辆,以上三类车辆可不受限行区域、限行时间限制。

(五)其他事宜

原有限行规定与本通告不一致的,以本通告为准。本通告自202141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