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5G+工业互联网,光谷这家工厂1亿台3C产品出货周期从6年缩至3年

极目新闻记者 胡长幸

通讯员 周文慧

11月23日,在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联想武汉产业基地,一条名为“量子线”的3C产品自动化组装线上,上岗已有2年多的“员工”——18台工业机器人正在与工人交错“排排坐”,各司其职。

生产线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个个透明玻璃罩,里面白色的小型机械臂,几乎以秒级的速度,熟练地处理从上一个环节传过来的零件。在整个生产线中,聪明的工业机器人,负责责完成手机组装、测试、检验产出等多道工艺,速度很快。

“量子线”的3C产品自动化组装线

通常,组装一台巴掌大的智能手机,要经过贴片、测试、组装、包装等几十道工序。零部件多达上千个,最小的不足0.2mm。在这个组装环节,流水线的自动化率约为15%至20%,仍需大量人工,这是行业面临的一大痛点。

联想武汉产业基地自动化解决方案经理胡徐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们正在尝试将痛点变“通点”。2020年,该基地推出业界首条5G+工业互联网自动化组装线“量子线”,涵盖手机的零件组装、整机测试、质量检验等生产工艺。

这条自动化生产线将单独制造工艺变成一个个制造模块,可随时依据设计要求来调整制造流程,4小时就能变出一条新生产线。不仅如此,“量子线”的设备能通过传感器及5G通信网络,将底层数据采集并分发至整个后台系统,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生产调度决策。

现在数据传输有多块?胡徐舟举例,在基地里,每台产品都需要经过100%的检测,一台手机平均需要完成700项功能性测试,这700项功能性测试将会产生20M的测试数据量,搭载5G网络的量子线仅需要1秒就可完成所有测试数据的上传,时间仅是原来4G网络时代的1/5。

位于光谷的联想武汉产业基地外景

“如今量子线的自动化率已经从10年前的14.8%提高到今天的48%,人均生产效率提升43%。”胡徐舟说,当年每条产线上49个工人连轴转完成的产量,如今搭配了自动化设备,28个人就可以轻松完成。

据悉,2019年,联想武汉产业基地下线第1亿台产品,前后一共花了6年时间。胡徐舟介绍,到明年初,该基地将迎来2亿台产品下线,新“一亿台下线”产品生产周期缩短了一半,仅花3年即可完成。

(来源:极目新闻)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