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服务到位,企业和民众才能“不求人”

“你们这里虽然不直接与企业和群众见面,但却直接为他们服务办事,让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这是真正的阳光服务、温暖服务。”

“成都是天府之国,你们要依托互联网深化‘放管服’改革,争创一流营商环境,把这里打造成西部建设新高地、全国发展新亮点。”

这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23日考察成都市网络理政中心时说的一番话。话不多,但嘉勉之情、期许之意,溢于言表。

作为汇集民生诉求的“总客服”,成都市网络理政中心汇聚了政府、企业和社会的643类35亿条数据,成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强大支撑。这个网络理政中心也是成都市近年来全力推进“一网通办”,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集中展现,总理对此寄予厚望,不难理解。

进入信息时代,公众在信息的获取与传递方面,比以往有了巨大改观。这种便捷性与高互动性,也对政府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依托互联网,实现政务服务提质升级,以满足企业和民众不断增长的需求,已成为当下各级政府必须直面的问题。

特别是,政务服务越是完善,则越是会激发出企业和民众更进一步的诉求,也进而推动政务服务更加向好。并不是老百姓“人心不足”,而本质上是因为在政府与民众之间,政府天然具有更强的影响力、更多的主动性。

可见,改善政务服务、提升治理能力没有止境,企业和民众是不是满意,永远是政府行政的“试金石”。能不能让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绝对是衡量一个地方营商环境优劣的基本要件。

具体而言,改善政府服务首先要主动触网,肯用、善用互联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企业和民众办事难的问题。

比如,以2018年10月天府市民云APP上线为标志,成都市以市民需求为导向,打破部门藩篱和数据壁垒,打造智能高效的便民服务平台,把政务服务柜台、公共服务窗口搬到了市民指尖上,实现了企业和群众“点菜”、政府“上菜”的良性互动。今年前10个月,成都网络理政平台受理群众来电来信275万件,诉求解决率87.76%,群众满意率91.55%。

此外,四川宜宾市也从2018年开始,全面推进一站式、全天候政务服务改革,实行全程电子化登记、多证合一、多点委托登记、名称和住所申报承诺制等措施,出台《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办法》,持续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释放市场创新活力和创业动力。

此外,改变的关键,仍在于从根本上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不断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建立制度化的沟通、协商和互动机制,保证社会各阶层与政府的信息交流通畅,通过制定和实施政策,把该管的管起来,该放的放下去,给社会足够的弹性空间。

要看到,“依托互联网”更多体现在操作层面。也即,技术的进步只是具备了服务民众的可能,只是意味着以往困于人力、办公时间、办公场所等有形的制约,在互联网语境下,都将不再成为困扰。

以四川省乐山市为例,近年来,乐山市以畅通社情民意通道为突破口,整合55条服务热线,开设“心连心服务热线”,实行“一个号码对外、一个平台受理、一套机制办理”,倒逼群众诉求处置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咨询、求助和反映问题,打造了独特的“心”品牌。

这也意味着,政府服务是不是到位,态度热情、语气和悦,只是一个低线;善用技术手段让事情办得更快捷、更顺利,也只是一个基本要求。“不求人”“不找人”的根本,在于“事要办理”“事要办好”。

当下,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的重大转型之中,外部环境、内部发展均面临着考验,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重大挑战。

只要各级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坚决转变职能,不断提升治理能力,踏实践行服务意识,做好“服务员”,就一定能够打造一个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制度环境。(评论员 斯远)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