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交易量占比首次跌破20%,硅谷“光芒”正一点点暗淡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张思思 环球时报记者 高莘】当地时间11 月2 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75 个基点到3.75%至4%之间。这是美联储连续第四次加息75 个基点。此前,美联储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已经有所体现。11 月1 日,《华尔街日报》报道,今年第三季度,硅谷在全美创业公司融资交易量中所占的比例首次跌破了20%,这表明硅谷对初创企业和风险投资的影响力不断减弱。《华尔街日报》还称:“硅谷已不再是创业者的天堂。”而其他数据也表明,总部位于硅谷的大型企业在美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步履维艰,不仅最新季度的财报数据出现大幅利润下滑,还需大量裁员以保障收支。近期,英国《卫报》更是刊登了题为“硅谷的黄金时代即将结束?”的文章。英国《经济学人》周刊也发问称,“硅谷依然可以主导全球创新吗?”

产业优势决定受关注程度

《纽约时报》报道称,虽然过去十多年中,硅谷的科技公司引领着美国经济,但在通货膨胀和利率上升的背景下,这些公司最新的财报显示,美国经济正面临僵局。其中,Facebook的母公司Meta表现最差,利润暴跌52%。亚马逊股价也在近期连续下跌,已跌至2020年4月以来的最低点。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报道称,与其他大型科技公司一样,由于经济下滑、通胀飙升和利率上升,亚马逊今年一直在苦苦挣扎。在此背景下,各大公司纷纷实施裁员,以平衡收支。即使业绩依然增长的苹果公司,其首席执行官库克也表示,苹果和其他科技公司一样,为应对可能出现的衰退,已经放慢了招聘的速度。

大型企业步履维艰,而初创公司则面临融资难题。据分析机构PitchBook Data和美国风险投资协会的数据,在2005年,硅谷还占有美国所有风险资本投资的三分之一。而今年第三季度,硅谷有586家初创企业进行了风投融资,较去年同期下降40%,是美国主要科技中心中降幅最大的。美国在线AOL创始人史蒂夫·凯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10年中,1400家新的风险投资公司在美国中部城市建立,流向这些城市的风险投资增加了600%。”他还提出,拜登8月签署的《通胀削减法案》也将为各区域商业科技中心的投资提供更多资金。

“硅谷能发展起来是因其围绕信息产业,产业优势是根本性原因。而当其他产业兴起的时候,相应的地区就会受到关注。”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旭东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还称:“目前,元宇宙、人工智能还处于概念层面,进行探索的公司不少,但是实际产出不大,所以硅谷‘走下坡路’是正常现象。”

有数据显示,德克萨斯州有可能是科技企业迁徙的“目的地”之一。根据Relo Tracker报告,2021年,约有62家公司将其总部迁至德克萨斯州。其中,25家公司从加利福尼亚州迁出,多于其他任何州。根据胡佛研究中心今年9月份发布的研究报告,加利福尼亚州在税率、惩罚性法规、劳动力成本和生活成本等指标的排名中都接近垫底。

全球科技热潮降低资源集中度

有分析认为,美国硅谷呈现“衰落”表现的原因还与近年全球科技热潮有关。美国调查公司CB Insights数据显示,全球“独角兽”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数量在2022年2月初超过了1000家,整体估值达到3.3万亿美元。按国别看,虽然美国的“独角兽”企业数量仍然最多,但其他国家的“独角兽”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以中国为例,中国的“独角兽”数量位居全球第二,截至2021年底有170家。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年中国诞生了约40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增速极快。

此外,从增速、融资规模和整体生态来看,欧洲科创市场已经逐渐可与美国相较。据欧洲风投机构Atomic与Slush创新投资大会合作推出的《2021年欧洲科创生态报告》统计,欧洲科创企业2021年总计融资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是2020年的近3倍;而2021年全球500万美元以下的融资轮中,欧洲企业占33%,美国占35%,显示欧洲早期初创生态已与美国不相上下。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则称,全球超过1000家“独角兽”企业分布在45个国家和地区,流入美国初创企业的风投份额已从20年前的84%降至目前的不到一半。部分初创企业涌现的地区已经成熟,比如中国北京、英国伦敦或以色列特拉维夫。特别是高速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使得初创公司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为客户提供服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硅谷对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

此外,全球教育水平上升,也在助力各地科技发展。在10月份发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第19版世界大学排名中,美国排名世界前100名大学的数量在下降,只有34所美国大学进入前100名。相比,中国大陆在世界百强榜单中的份额已从2018年的2所上升至今年的7所。而中东正在进行一场由创新和知识驱动的复兴,并得到大量投资支持。英国《泰晤士报》称,人们有理由担心,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会使知识共享萎缩,全球无法从科研的整体繁荣中充分受益。

硅谷离不开全球化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余翔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就美国内部而言,《通胀削减法案》将促进美国在多地建设科技中心,美国政府在很多地区会进行科研投入,不一定集中在硅谷。但这一政策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他还称:“美国科技公司不一定集中在硅谷,同时全球科技创新产业也不一定集中在美国。”他认为,此前美国倡导全球化,并呈现深入发展的态势,但是目前美国逆全球化浪潮汹涌。所以大浪之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也在加强科技创新,硅谷地位自然会下降。

而据《洛杉矶时报》报道,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在打破硅谷的全球化。位于硅谷的英伟达和AMD将高端芯片的生产外包给台积电,但是该法案规定,未经许可从中国台湾向中国大陆运送这些芯片是非法的。该法案公布后,英伟达和AMD的股价暴跌。此外,购买中国芯片的美国公司,如总部位于硅谷的苹果也受到打击。而这些科技公司的美国公民与中国公司交往的权力也受到控制。这都不利于硅谷的科技转化与人才交流。

高旭东也称:“从硅谷的优势产业特点来看,是不能逆全球化的,否则就会把优势拱手让人。而美国‘逆全球化’发展是否能对其自身有利,则取决于短期内是否能建立起产业链,这一点并不乐观。”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